第A05版:看无锡

两起“工亡”案成功化解

将矛盾消弭在萌芽状态

  本报讯 “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近日,滨湖司法部门接连调解了两起“工亡”案,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并签订调解协议。

  今年4月中旬,滨湖某加工厂的经营者张某在无锡某公司午休时突发疾病,后来经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之后,张某家属与该无锡公司因补偿问题发生争议。从滨湖区司法局了解到,张某的加工厂与无锡某公司从2021年开始合作,由加工厂负责无锡某公司的装配工作,因此事发当日,张某才会出现在这家公司内。

  胡埭镇司法所所长单建良介绍,当时张某的家属认为张某是在无锡某公司去世的,公司给予的补偿金额过少;而无锡某公司则认为,张某是在休息时突发疾病去世,不是因工作原因导致的,公司只能给予一部分的补偿。调解过程中,围绕“应当补偿多少”的问题,双方互不相让。

  单建良首先疏导张某家属的情绪,从法律和情理出发,让其明白张某非无锡某公司企业员工,也不是因工导致去世,提出过多的补偿于法无据,如果坚持法院起诉,时间会比较长,耗费心力,还要面临败诉风险。而面对无锡某公司的代表人,单建良结合有关工伤赔偿的规定,对当事人进行细致讲解说理,并释明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是当代法律的重要价值取向。最终,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发包方无锡某公司以人道主义补偿猝死者家属47万元,并于当天执行完毕。

  在这起案件之后没几天,马山某换热器公司内也发生了一起工亡事故,员工周某在工作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死亡。死者家属接到噩耗后前往公司讨要说法,双方就死者死亡补偿问题产生争执,死者亲属一度情绪激动,堵住了公司的大门,影响公司正常经营。

  经了解,双方矛盾集中在死亡补偿金额的赔付上,死者周某育有一儿一女,作为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他的死亡给本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沉重一击,死者家属要求公司在确认工伤死亡的基础上,再另行支付一次性人道主义补偿30万;公司认为对方漫天要价,拒不接受,由于无法就死亡补偿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接连两次调解,双方僵持不下。马山司法所整理了现有资料后,又组织了第三次调解,经过不懈努力,达成了双方都能接受的调解方案,公司当场支付了补偿金,同时协助死者家属向无锡市工伤保险部门申请办理相关后续手续。

  滨湖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司法部门发挥好司法调解“零成本、效率高、可执行”的优势,着力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公平正义,彰显司法为民情怀。胡埭、马山两家司法所今年以来调解成功率均达到100%。(甄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