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专版

用使命与担当,温暖生命的四季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护理团队工作纪实

  世界明媚依旧,时光美好如常,只因天使在人间。

  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她们利用本就不多的休息时间继续为患者奔波,她们是重症监护室的“生命守护者”,她们不仅救死扶伤还致力于事业传承……她们所做的点点滴滴,为每一个健康的生命撑伞点灯,为每一个光明的未来保驾护航。或许我们无法看清那一张张被口罩遮住的脸,但总能感受到那一颗颗温热的心。

  用满腔热忱

  创优质平台

  让市民老有所医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作为江苏省老年友善医院示范单位,积极响应政策,顺应城市慢病、老龄化需求,成功争创“无锡市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培训基地”。在这里,有一支高素质、高学历、高能力的护理团队,负责人1人、核心团队成员4人,均为高级职称;实践授课老师团队共34人,其中国家级、省市级专科护士17人。

  培训基地负责人朱凌云介绍,课程内容实用性强,以解决老年护理实际问题为导向,围绕老年综合征、常见老年疾病护理、老年安宁护理、老年心理等问题,根据老年护理涉及专科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安排17个老年相关专科特色病区及伤口造口护理、安全静脉治疗护理、糖尿病护理、老年综合评估等5个老年护理专科特色门诊进行轮转。

  除了专业化特色,老年护理还走向全周期健康化和科学化。依托基地平台,成员们教学相长,努力开拓老年护理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构建老年患者“院前-院中-院后”全周期护理工作模式。随着护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护理5G时代来临,老年护理基地立足临床护理的同时,也积极发挥科研骨干的作用,探索人工智能辅助技术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分析现阶段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新的展望。

  朱凌云表示,老年护理在医学上不能改变老人的衰老结局,亦不能改变老人的虚弱和认知障碍,但团队非常注重人文关怀,希望通过护理工作来减缓衰老,带给老年人更好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活得更有自尊。

  “一些来自基层的学员参加培训,会非常感动,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因为此前她们从来没有感受到护理是以学科的形式在发展,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工作价值有多高。”朱凌云感慨道。护理是一级学科,护士们给予患者的护理服务是立足于专业角度的,是与医疗齐头并进的。作为老师,朱凌云也表示非常愿意利用自身的休息时间去备课,去思考如何让护士们更好地、更快地去学习相关知识,“虽然现在带给她们的是知识,但我希望后面带去的更多是方法,并希望她们再去引领新一批的人。”

  谈及自身的工作,朱凌云摆摆手:“所谓加班加点,五加二,白加黑,其实不值一提。我们做这么多工作要花的力量是很多的,是我们整个团队大家的凝心聚力,我一个人是做不到的。”目前,朱凌云负责10个病区,12个专科,同时还从事江南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授课工作,太湖学院内科护理学授课工作等,每天的工作是十分繁忙的。

  朱凌云及其团队不仅是护理工作者,更是护理研究者,护理教育者。她们怀着对护理事业的满腔热忱,致力于人文关怀,并传承所学所研,为护理学科发展开拓新的前景。

  常怀炙热的爱心

  对待病人始终耐心、贴心

  林春燕是一位从事护理行业22年之久的护士,除了刚参加工作时的轮转,便一直在胃肠外科工作。“胃肠外科涉及到造口,人工肛门,这一块有很多护士是不愿意做的。”林春燕说。这项工作对技术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而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林春燕早已锻炼出了高水准。

  于是,她开始担任“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小组”的组长,该小组有22位组员,分布在南院区和北院区,除了承担日常的护理工作,还要承担全院疑难伤口造口的会诊。这些护士们通常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比如中午午休或晚上下班后,参与相关会诊。

  令林春燕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2023年2月,接收了一位85岁高龄的患者惠阿婆。惠阿婆因营养不良、重度贫血,在手术后伤口愈合一直不理想,医生便向伤口小组寻求帮助。在小组的悉心救治过后,阿婆的伤口终于愈合,并顺利出院。

  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小组成员在自己的休息时间里,每日上门为惠阿婆进行后续伤口护理服务。惠阿婆的家人也非常信任这位尽职尽责的林组长,时至今日,林春燕依旧与惠阿婆的家人保持联络,时常慰问。“康复以后,阿婆开心得不得了!”讲到这里,林春燕也露出了非常高兴的笑容,“我也觉得特别有成就感,这种满足,是真的没法体会的!真的特别高兴,比什么都高兴。”

  谈及做这项工作的“法宝”,林春燕给出了“爱心”“耐心”两个词。正是她常怀一颗炙热的爱心,对待病人始终耐心、贴心,为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点亮前方的希望。

  持之以恒钻研技术

  真真切切

  提高救治成功率

  初见费国,他向同事们交待完工作,匆匆走出烧创伤监护室。随着天气逐渐炎热,烧伤科的病人数量增加,而医护人手尚不足够。

  由于烧伤护理的特殊性,烧伤科申请换岗、辞职的护士总是比普通科室略高。而费国在2009年投入工作后,十四年来始终坚持在烧伤重症一线的岗位上,每日为病人更换3-5次床单,每日在重症监护室与病菌朝夕相处。“我们这个岗位的病人有时满意率不高,因为每天接收的都是痛不欲生的病人,本身就医体验会很差,康复后身上、脸上又留有疤痕,确实任何一个正常人都难以接受。”费国说。正是如此,护士们会更加用心地提供优质服务,不仅注重患者的生理康复,还会与其进行耐心的心理沟通,尽最大努力服务患者。

  作为一名男护士长,费国像一位贴心的“大哥哥”,其准则是在管理方面做到“一碗水端平”,多给护士们一些正能量,与大家谈心。“下面这些小丫头小伙子们啊,真的不容易,我想尽可能去照顾他们。虽然重症监护室特别忙碌,但是有必须请的假,我都会批,给他们协调。”费国一说起他的团队,不禁热泪盈眶。他回忆一位护士患有胃病,常常边吃胃药,边坚持上夜班,从来没有任何抱怨,也不提任何要求。

  除了尽心尽力做好日常救治,烧伤科的护士们持之以恒探索新技术来救治病人。费国提出,患者经历大面积烧伤后,会有严重的消化系统应激和并发症,如表现为肠蠕动的减慢。而护理行业一项非常高精尖,难度很大并具有一定风险的技术——盲插空肠管,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痛苦。“我们的护理在努力地迎难而上,迎风险而上。”费国说,“今年,我也派了团队的一名博士去学这项技术,争取医护联合,医护一体,今后把这项技术推广得更好,让更多危重病人从中受益,真真切切提高救治成功率。”近日,医院还推出“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患者在家就能网约专科护士,感受专业护理服务。旨在为出院患者或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居家护理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医疗护理需求,打通优质护理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市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专业的上门护理服务。

  作为医院护理团队的优秀代表,费国及其团队,始终秉持初心:“一定要细心,有爱心,每位病患都是一个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我们要把患者接进来,再健康地送出去。” (钱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