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市场

多家上市公司设立雇员购房借款 最高可无息借700万

  城市为了抢人才提供购房补贴,上市公司为了留住人才也可为员工提供购房借款。

  日前,上市公司万泽股份(000534.SZ)便表示,将拿出最多4000万元,为核心员工提供购房无息借款,每人最高借款额度不超过700万元。这并不是首家借款给员工购房的上市公司。据Wind金融终端数据,2019年-2022年间,每年有10家-20家A股公司发布为员工提供购房无息借款的计划;而2023年至今,宣布为员工提供购房借款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5家。

  记者梳理发现,尽管各家企业推出的免息借款方案存在一定差异,但多数方案具有较强的普惠性,普通员工也被囊括在其中。

  员工借款

  愿意为员工提供购房借款的“良心公司”不是今时才出现的。早在2008年,海得控制就发布了员工购房借款福利管理办法。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上市公司彼时主要从事工业电气自动化等业务,该公司当年规定了每年30个申请名额,额度上限为10万元。而当时的上海新房均价约为1.6万元/平方米。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加入到为员工提供无息或低息购房借款的行列中。据Wind金融终端数据,2019年-2022年分别有11家、21家、17家、18家A股公司发布了类似的福利公告;2023年至今,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15家,多为科技或制造业公司。

  最近的一例来自万泽股份。这家总部位于深圳的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微生态活菌产品和高温合金业务,表示将拿出最多4000万元为员工提供购房无息借款,每人最高借款额度不超过700万元。这笔无息借款应用于员工在工作地或者购房地的首套住房。

  万泽股份表示,可享受无息借款的员工需要同时满足两项条件。其一为符合相关要求的核心员工,不包括董高监、实控人、控股股东、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关联人;其二为名下在工作地及购房地无房产或房产转让已经超过5年。

  与许多城市划定的购房补贴标准相似,也有企业给不同学历的员工以不同的借款标准。其中,泰和新材就明确规定,工作满两年的硕士、博士可一次性借款20万、30万。

  尽管单次借款额度有所差异,但包括万泽股份在内的多数上市公司对还款期限的要求较为一致,通常为5年,远低于银行贷款期限;唯有扬杰科技、科达制造将借款时间上限提高到了10年、8年。

  有房地产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从现实的角度来讲,这样的短期借款,应该是适用于缓解买房的燃眉之急,例如项目开盘临近,但短期拿不出充足的首付,因此借公司的无息或低息贷款进行过渡,“这确实是个吸引力非常强的贷款条件”。

  这样的福利措施能惠及到什么样的员工?记者发现,部分企业提及借款员工为核心人才,但大部分则无特殊要求,具有较强的普适性,通常要求在公司有1-3年的工作年限、满足绩效考核要求即具备借款资格。同时,公司一般要求用于申请人本人名下初次购买房产进行自住,且仅可申请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公司亦对员工购房地点提出要求,总部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八方电气就明确要求,员工所购房产须位于公司所在地大市范围内。

  留住人才

  推出这项福利政策,许多企业的考量是留住人才。多家企业均表示,提供无息借款用于员工购买在工作地或购房地的首套住房,帮助其实现安居乐业,从而为保障公司核心人才队伍的稳健发展。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坦言,有能力的企业为员工提供购房无息借款,有助于解决员工的住房需求,减轻员工的购房压力。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也认为,当前各地房价较高,企业也乐于通过负担部分住房成本的方式来留住人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由于大城市的居住成本较高,部分企业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高房价的影响,为获得充分的人力资源供给,采取了协助员工解决住房问题的措施。

  国家也在从顶层设计上着力解决更多人的安居问题,建立起了以公租房、保租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部分企业给出的福利措施,恰与政策方向不谋而合。油气田成套装备制造商杰瑞股份就将公司的扶助对象瞄向了应届毕业生员工。杰瑞股份表示共提供不超过800万元的资金面向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员工,相关员工转正年度起,个人年度评优结果达到公司规定的标准即可,员工最高借款额为20万元/人。

  值得关注的是,有些“大厂”则直接兴建公寓以解决员工的居住问题。今年2月,京东斥资超30亿拿下了北京亦庄一宗地块,与京东总部隔路相望;5月,京东官宣将其中的居住用地建成近4000套自持员工租赁公寓,员工可拎包入住,其中亦有千余套公寓提供给初入职场的实习生。

  老牌饮料界巨头娃哈哈在杭州市上城区兴建了超1300套人才公寓,总投资9.42亿元,计划于2023年以精装修形式竣工并交付使用,提供给员工居住。(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