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专版

20载砥砺奋进,他们带领中国肺移植走入世界移植舞台中央

——记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中心

  陈静瑜和患者同吹生日蜡烛,庆祝患者新生。

  肺纤维化研究取得突破

  实验室联合开发国产肺体外机械灌注修复治疗仪

  依据肺脏移植诊疗流程,构建了涵盖肺移植供体标准及获取转运、受者选择与术前评估、手术操作、术后管理及出院后随访的全程化肺移植诊疗体系,包括7个规范,2个指南,1个专家建议。

  移植手术被誉为20世纪伟大的医学奇迹之一,也是人类相互救助的巅峰。肺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肺病唯一有效的方法。作为后起之秀,中国的肺移植如今已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领军者是一支“地方队”——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肺移植团队。

  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中心迄今已完成肺移植手术1500余例,已成为亚洲最大、全球前三的肺移植诊疗中心。成就的背后是无锡肺移植团队20年“生命相托,一心赴救”的跋涉,是团结协作、不惧挑战的拼搏精神和来自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敢为人先

  从零起步到世界领先

  “人活一口气。如果你的肺出了大毛病,这口气就这样憋着,太难过了。”常人眼里一呼一吸很平常,对终末期肺病患者来说就是一种奢望。目前,换肺是他们最后的希望。肺移植虽然是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方法,但是因为肺移植的供体冷缺血时间很短,肺又时刻都在与外界交换气体,手术感染发生率高,加之“心肺相连”,病人在肺衰竭的同时,心脏功能也非常不好,诸多因素导致此项手术充满着风险与挑战。

  虽然我国学者早在1978年就已开展肺移植手术,却因其艰险,早期在中国的发展比较艰难,成功率不足10%,一度处于停滞状态。20年前,为了数十万终末期肺病患者,一群志存高远、敢为人先、平均年龄30出头的年轻人,面对巨大的困难与风险,在陈静瑜的带领下,立志要攻克这一难关。2002年9月28日,加拿大学成归来的陈静瑜带领团队成功开展了华东地区第1例肺移植,使国内停滞的临床肺移植工作再次燃起生机。

  亚洲首例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双肺移植;19小时内连续为2例终末期肺病患者实施双肺移植,其中一例患者术后18小时就能下床行走,刷新了亚洲纪录;世界上第一例NUSS手术胸廓漏斗胸纠正同期双肺移植;世界首例高龄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双肺移植;世界首例新冠肺炎转阴患者肺移植……据统计,20年来无锡肺移植团队成功开展的肺移植总例数,占全国同类手术的一半以上。年龄最小的仅2岁,最大的82岁,手术成功率及患者术后生存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奠定了无锡肺移植在全国乃至全球肺移植领域的领军地位。

  凭着骄人的业绩,无锡市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全国肺、心、肝、肾四大器官移植数据统计中心,代表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对国内各家移植中心进行数据管理和审查工作,随后又成为肺移植国家质控中心。2021年4月,江苏省肺移植中心、无锡市器官移植康复医院、无锡市器官移植研究院在无锡市人民医院挂牌。2022年9月,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中心成为无锡地区唯一的江苏省医学创新中心。

  百炼成钢

  铸就移植铁军三梯队

  在陈静瑜的带领下,一支充满朝气、勇气和锐气的肺移植团队日渐形成,走向成熟。他们凭着精湛的技术、拼搏的精神以及崇高的集体荣誉感,不计回报,密切配合,辛勤付出,挽救了一个又一个濒临死亡的患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由于移植的器官均为捐献,何时有肺源、捐献的肺源质量如何、维护的水平……这些都是不可预估的,这也导致每例肺移植都是急诊手术,移植医生每天24小时都在应急状态下随时准备出发。在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科,有一张非常清晰的肺移植病人治疗手术流程图,每一个环节,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它就像一部高效运转的发动机,确保每一台肺移植手术获得成功。

  实力强大的外科手术组已形成了三级梯队,中国肺移植技术第一人陈静瑜教授以及郑明峰作为第一梯队,开疆拓土,成绩卓越,引领着全国肺移植的发展;近年来,以叶书高、刘峰为主的第二梯队已经挑起无锡肺移植的大梁。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正不断加入肺移植团队,纪勇、陆荣国等更年轻的梯队年轻人才正在迅速成长。

  多年的淬炼,团队已成长为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铁军,成为中国肺移植的中坚力量。正是这支铁军不分日夜,在手术间、病房、实验室不眠不休地连续奋战;无数次辗转于飞机、高铁、高速公路,在全国各大城市之间马不停蹄地为生命飞奔,才有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曾经他们拼尽全力,连续作战,24小时完成6台肺移植手术,书写了中国肺移植新的纪录。千辛万苦,他们只有一句话,“患者以命相托,医者唯有一心赴救”。

  带着这个信念,2020年,无锡肺移植团队坚持奔走在抗疫一线,更是冒着未知的风险和巨大的压力,2月29日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新冠肺炎患者肺移植,为垂危的患者开启了新的生机。之后陈静瑜受命担任国务院应对新冠病毒肺炎救治肺移植专家组组长,带领团队逆行武汉抗疫一线,成功完成两例新冠患者肺移植。这两例患者分别使用呼吸机+ECOM长达62天和73天,再次创下生命奇迹和世界纪录,为世界抗疫贡献了中国经验、中国力量。

  携手攻坚

  救命技术到行业规范

  攻克难题的背后是无锡市人民医院多个团队的紧密协作与科学探索,吴波带领的内科围手术期管理团队、许红阳带领的ICU重症团队、胡春晓带领的麻醉团队、钱共匋带领的器官捐献团队、袁鹏带领的康复团队,还有供体获取团队、护理组、ECMO组、中心实验室……为了保证每一次的爱心捐献能最大程度落实,无锡市人民医院整合全院资源,全力保驾护航。肺移植团队经常要辗转全国各地,几天几夜连续作战。曾经他们连续5天5次飞机转运,团队协作,多地奔波完成5例肺移植。

  与国际相比,我国肺移植存在患者年龄大、病情危重,肺纤维化、尘肺患者多、供肺冷缺血时间长等多个难题。陈静瑜带领团队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探索不断突破了领域内多个技术瓶颈,为我国肺移植专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团队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肺移植诊疗体系。该体系包括肺移植供体标准及获取转运、肺移植受者选择与评估、肺移植手术和体外膜肺氧合技术规范、肺移植围术期管理和并发症诊治规范以及肺移植数据和质控五部分。撰写发表了2部指南、7部技术规范、1部专家共识。自主研制肺灌注保存液,将供肺保存时间延长至12小时以上。

  团队通过肺移植患者的病肺样本,研究了肺纤维化进展的机制,发现新冠肺纤维化病人肺再生的根据,揭示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机制和潜在治疗靶点。

  近年来,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肺移植相关中文论文130余篇,发表SCI论文50余篇,包括Cell、Cell Research等行业顶刊。获得多项科研奖励,包括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和中国医院科技创新奖等。2022年通过评审,成为无锡地区唯一的江苏省医学创新中心。

  仁医大爱

  无锡肺移植辐射全国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而具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疗机构分布不均,长距离人体器官转运一直面临巨大挑战。陈静瑜团队通过调研,提出并推动了“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2015年6月,国家六部委办联合发文,成功实现了国内人体器官转运的民航、高速、高铁无缝对接。有效地缩短了器官转运时间,促进了器官利用效率,数以千计的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得到救治机会。此举措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赞扬。

  无锡肺移植团队积极致力于肺移植技术的推广和交流。陈静瑜说:“医学技术是救人的,理应把它传授给更多的人。只要有利于中国肺移植事业的发展,我们付出再多,也是应该的。”国内已有22个省份48家医院在陈静瑜团队培训扶持下成功开展了肺移植,推动中国肺移植整体发展并走向世界移植舞台的中央。国内的香港、台湾地区,国外的菲律宾、日本、沙特各主要的移植中心也相继派人来无锡肺移植中心培训进修。医院还多次主办了全国心肺移植研讨会议、国际肺移植论坛;牵头成立了以无锡市人民医院为主席单位的中国肺移植联盟。作为国家肺移植培训基地,为国内培养了一大批的肺移植技术骨干,壮大了我国肺移植人才队伍。

  “人生总有一些时刻,值得我们奋不顾身;总有一些宛若星辰的光亮,赋予我们前行的力量”。20年艰苦创业,20年砥砺奋进,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中心铸就了志存高远、执着追求的理想信念,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凝心聚力、精诚协作的团队作风,情系患者、忘我奉献的医德风范,创造出中国肺移植快速发展的奇迹,成为中国肺移植技术的领军者,正向着更高质量发展目标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