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众聊吧

​微信回了个“OK” 江西一男子成了被告

  事件简述

  2022年12月22日,郭某某发微信消息要求刘某云成为其子刘某伟借款事务的债务担保人,对此消息刘某云于12月24日回了一个“OK”的微信表情手势。后因借款人刘某伟并未偿还有关欠款,郭某某于2023年1月6日,将刘某伟(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其父亲刘某云一同告上了法院。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刘某云回复“OK”微信表情手势,表明其同意作为此笔债务的担保人,其有义务在被告刘某伟逾期未偿还借款时承担借款偿还责任。最终,被告刘某云与被告刘某伟共同承担还款责任,并在约定期限内偿还原告郭某某相关借款。(来源:江西法院)

  网友评论

  @果壳:这不是同意,能是什么意思呢?

  @yiranss:支持法院判决。

  @快乐:尽量用文字形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纠纷。

  @白桦林:做人做事要讲诚信!

  小编说两句

  互联网时代,表情符号在社交媒体上也成为一种辅助性交际工具。但表情符号不能乱发,它是能成为“呈堂证供”的,甚至还会因此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相比于文字,表情符号的表意解读具有较强主观性,缺乏统一标准。所以法律上要对表情符号的表意解读有一个统一标准;日常交际尤其是在可能涉及纠纷的事情上要慎用,要避免“暧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