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既有车速40码的“平淡日常” 也有与时间抢跑的“紧急时刻”

公交司机的“二重奏”

  带上一个大容量水杯,穿上一套板正的制服,再按照设置好的公交路线行驶,这是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公交司机的日常。无锡公交集团888路公交司机蒋毅却有着不一样的经历,他的驾驶生涯既有平淡的日复一日,更体验过生命线“摆渡人”的紧急时刻,手握不同方向盘的从容与紧迫,奏响自己独特的“二重奏”。

  变身生命线“摆渡人”

  去年12月那波疫情,需要紧急送往医院治疗的患者增多,出现了救护车司机短缺的难题。无锡公交集团接到市急救中心需要支援的通知后,挑选了十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党员驾驶员,仅5个小时不到就组建了首支公交司机支援突击队,蒋毅正是其中一员。蒋毅说,当时他正在家烧晚饭,听说要去支援120急救车转运时,自己根本没有思考,第一时间就同意了,“接下这个任务是义不容辞的。”

  虽然他事先预想到了工作的困难,但真正做起来,压力却超出了他的想象。“急救司机是‘复合型工作’,不仅开车要稳,更得学会基本的急救知识,还要有好的体力,能把病人从楼上抬下来。”那段时间,蒋毅晚上5点上班,第二天早上7点45分下班,几乎把整个无锡城跑遍了。“有一次,我和急救医生、担架工从7楼抬一名160斤的老人下楼,老人有疾病不能平躺,我们就找了靠背椅,把她固定在上面,沿着楼梯慢慢抬下去。”蒋毅说,昼夜交织的急救工作,虽然辛苦,却也让他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触。

  “从接到急救电话,心就提到了嗓子眼,直到把病人送进医院才能长舒一口气。开了20多年车,那一个月是我最提心吊胆的。”当生命的责任压在肩头,蒋毅打起十二分精神,“公交的行驶速度是比较缓慢的,限速40码,沿着固定的线路走走停停。但是急救工作完全不一样,节奏非常快,耽误几分钟都有可能影响病人的救治。”

  日复一日的“小欢喜”

  在完成使命后,蒋毅回归了自己的“慢节奏”生活,并在日复一日的驾驶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小欢喜”。

  在等红绿灯时,蒋毅观察着路边的树木,看它抽枝、吐芽、生长,直到慢慢枯黄。“今天路过这棵树的时候我看到它有了几片新叶,明天快到树跟前,我就会想着它会不会再吐出几个嫩芽。如果看到了,我心里就会蛮开心的。”每天行驶在路上,四季的变化和沿途的景色蒋毅尽收眼底,生活的触角细微而敏感。三月份粉色樱花满城,驶过这条道,可能下个路口就是一路繁花相送。到了秋天,湖滨路上飘着桂花香,蒋毅把车窗打开,金桂的芬芳夹杂在凉爽的风中扑面而来……这些不经意的瞬间,给仅有1.2平方米的驾驶室带来了欢喜。

  看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蒋毅心里倍感欣慰。1997年,他正式开启司机生涯,驾驶的第一条线路是211路,从溪南新村到无锡火车站。那个时候,公交车上只有一个风扇,汽车发动机就在旁边,到了夏天,热浪裹挟全身。“夏天我们脖子上都挂一条毛巾,汗滴下来了就赶紧擦擦,最热的时候,毛巾都能拧下水来。”到了2001年,公交车开始装上空调,车辆逐渐从小中巴变成双层巴士,从燃油车变为电动车。无锡的马路越来越宽阔,从当初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柏油路。路修到哪里,公交也通向哪里。曾经的平地上高楼拔起、人潮奔涌,而公交也从原来单一的运输工具,逐渐被赋予了旅游观光、延伸城市空间等更多功能。“能亲眼看到无锡这么多年的变化,作为公交司机,我感觉还挺骄傲的。”蒋毅表示。(陈婧怡/文 李霖/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