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乐龄

采访她还要收费?“红娘马阿姨”火了

  上海鲁迅公园相亲角仿佛每天都上演着一出“大戏”:红娘们准时来到她们的“舞台”,导演着一幕幕爱情故事;随后登场的是寻找爱情的男女主角,他们走进各自的人生剧本,面对他们的或许是甜蜜的爱情,亦或许是遥遥无期的等待;围拢的人们如观众般众说纷纭,随后又渐渐离散。

  网络上针对鲁迅公园相亲角的各种评论层出不穷,近日“红娘马阿姨”的走红更是把相亲角带到了人们的眼前。这回,就让我们走进鲁迅公园相亲角,见证这一出“爱情大戏”。

  相亲舞台

  虹口公园更名鲁迅公园已有三十多年,但虹口公园这个名字依然深深嵌在老上海人的心上。

  刚走进公园门口,映入眼帘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分岔的道路。6月下旬的黄梅天,闷热的空气让人喘不过气。记者焦急地在手机地图上寻找着相亲角的方向,这时,身后传来一位爷叔的声音:“你们要找相亲角嘛?一直走到头右转就能看到了。”

  转过路口的拐角,地上一张张紧密相连的黑白纸张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纷至沓来的人群,嘈杂的交谈声,一度让人产生走进集市的错觉。细细看才发现,纸张上的字迹虽各不相同,却有着近乎相同的格式:第一行往往以信头的方式标注上了性别和户籍,其中上海人户口也被分为“本地人”和“新上海人”。

  随后便是年龄和学历。在年龄的表述上,大多数人会阐明自己的出生年份,而也有少数人用“70后”“80后”一笔带过。学历的介绍也是各不相同,若是有着如清华、北大等985这类傲人的名校背景,则会着重写出学校名称,而那些普通大学毕业的则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最高学历展现出来。即使那些大专及以下的人,也不得不写明自己的情况。毕竟,连最基本的“真诚”都不能做到,彼此见面时等待他们的只会是冷水泼头。

  最后的工作和薪资部分,是个人竞争力的核心。谈起岗位,若是国企、央企、公务员,则会用加粗的记号笔标注起来,年薪几十万、上百万的外企高管更是大有人在,而条件一般者则会用“工作稳定”替代。

  爱情导演

  马阿姨是这个相亲角的“大咖”,70岁的马阿姨已经当了30多年的红娘,并且,自媒体博主的采访让她在网络上也有众多的“粉丝”。每周一、三、五清晨,马阿姨就会驾驶一辆老年代步车来到鲁迅公园相亲角“上班”。

  和年轻人一样,马阿姨“上班”也要带一个“公文包”,包中装了厚厚一叠的笔记本,相亲者的信息会按照学历、性别、职业进行分门别类。在这个袋子中,一个隐形的场域就由马阿姨搭建了起来,她可以随时让“躺在”本子上任意一页的微信号收到来自陌生异性的好友请求。而这个好友请求来自于谁,完全取决于马阿姨。

  停好车,马阿姨步履蹒跚地走到“工位”后,便开始“工作”。“上班”的第一道程序,就是在“工位”前逐个摆上相亲者的信息卡片。或许是因为腿脚不便,又或许是因为信息卡片实在太多,马阿姨放完所有的卡片,就要喝口水,歇息一下。

  “要采访我可以的,200块钱。我每天在这边要对着不同的人说话,很累的,问你收200块,买点水喝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

  三十年前,马阿姨还在公司上班。从那时起,就有年轻的同事找到马阿姨,请她帮忙介绍对象。也是从那时起,马阿姨就多了一个身份:红娘。每当马阿姨介绍的情侣步入婚姻殿堂,她就会收到一份请帖,在参加完婚礼之后,她会把请帖放入抽屉中。退休后,她又进入另一家公司上班,但她仍在乐此不疲地给他人介绍对象。

  有一天在家打扫卫生时,马阿姨无意中打开了放请帖的抽屉,她数了一下,竟有15张请帖了。“有厚厚一大叠咧。”说到这里,马阿姨声音上扬了不少。

  当被问及在鲁迅公园是否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以分享时,马阿姨的脸上瞬间洋溢着自信,“在我手里成功的可谓是不计其数,很多人来感谢我,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动力,让我有种成就感。”

  “现在你们找对象存在一个误区,就是不看人品,把物质条件放在前面,所以难找。”马阿姨说道。其实在马阿姨红娘的“职业生涯”早期,大家更加看中的是人品,如果没有房子也没事。但现在,很多人都会把有一套房子作为首要条件,并且如果找不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宁可不结婚。

  现场观众

  即使下着大雨,马阿姨依旧披着雨衣,坐在角落里耐心地等待下一位或为自己或为子女婚姻大事发愁的来客。但在她的周围,以及短视频世界里,围绕她的争议早已不绝于耳。

  此前,曾有一些自媒体以付费方式专访过马阿姨,相关的短视频在各大平台上收获了惊人流量。在短视频的评论区里,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们对于马阿姨评价也各不相同。

  有人觉得马阿姨“实实在在帮助撮合”;有人表示马阿姨还是自家小区里的楼组长,可谓是“斜杠青年”一个;也有人质疑道“老太婆积啥德,敢收人家钞票”。

  “现在骗子不分年轻老的,他们都是骗钱的。”66岁的爷叔赵先生,提起马阿姨时,甚至有点咬牙切齿。他告诉我们,自己曾是马阿姨手中那一摞摞厚厚的本子里的“会员”之一。

  他回忆道,当时,经过几番讨价还价,他还是扫码向马阿姨支付了50块介绍费,然后就等着马阿姨给他安排相亲对象。

  没想到,第一位相亲对象见到他后,听到他说自己是离异的,表情却很惊讶,并表示自己只想找丧偶的,有点郁闷的赵先生立马跑去找马阿姨理论,觉得她不靠谱要求退款,但被马阿姨一口回绝道“我只管负责介绍,成不成功关我什么事情”。

  这时,雨越下越大,情绪有点激动的赵先生一把把记者拉到了树荫底下,继续讲道:“我跟你们讲,他们收费多少是看人头的,我一个正宗的上海人,她能骗我很多吗?你们要是去,她绝对会收你5000块,最低价也要880块。”

  常年都把鲁迅公园视为自己第二个家的爷叔吴先生,对于马阿姨为代表的这群红娘早已见怪不怪,对此也采取比较中立的态度,“反正他们玩他们的,我们玩我们的,互不干扰。”

  吴先生告诉我们,这些红娘的收费一向是没有固定标准,一般看谈吐决定,有时看到对方比较心急,他们就往高里收费,“偶尔遇到精明的人,双方之间也会不停地杀价博弈。”

  “他们手里那个记满了个人信息的本子里,100对里至少能成功1对吧,这话我是敢打包票的。”吴先生表示道,“有人说人家是骗子的,可你有证据吗?反正我看到的大多数都是帮自己家岁数不小的子女找对象的父母。找人帮忙介绍对象,不也是人之常情。”

  继续上演

  虽然网络上对于马阿姨众说纷纭,但马阿姨自己却依旧很淡定,“他们说我做生意也好,诈骗也罢,我都到了这个年纪了,反正就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

  马阿姨告诉记者,自己曾经也无偿帮助别人介绍过对象,但是成功以后,有的人却连颗喜糖都不愿给她,这点让她至今难以释怀,“你想,我这么大年纪为你服务,电话费不给我也不行啊。”

  “有人说我是网红,我觉得网红网绿不重要,帮人家介绍成功最重要,”马阿姨觉得,每个人都夸自己好是不现实的,“嘴上说一套,行动是一套,人家不会理睬你的,做人要言行合一。如果别人说我不好,比如说我细节有问题,那我就吸取教训。”

  说罢,马阿姨不忘对着旁边一群正在聊天的爷叔阿姨说了一句:“到底是你们接受采访还是我接受采访啊?你们的声音比我还响。”

  无论外界对她如何评价,马阿姨表示,在她心中,自始至终都对自己有个严格要求,“我必须要命令我自己,我答应给你介绍三、四个对象,我就要说到做到。答应你几个条件就做到,做人要诚信。”

  下午4时许,大雨还在不停地下,这时,又一个慕名而来的阿姨,希望马阿姨可以帮助自己88年出生的女儿物色对象。

  这时,马阿姨习惯性地打开了微信二维码,头也不抬地说道:“你要信我,就加我微信,转我300块,我会帮你女儿撮合。”

  然而,对方看着周围几圈冒雨也要围观的人群,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了,犹豫后说道,“那我再考虑考虑吧。”随后便消失在雨中。(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