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火爆影院的电影无疑是国产悬疑片《消失的她》了。有多火?据灯塔专业版数据,该片上映11天票房已突破23亿元。
从票房来看,《消失的她》赢了一众好莱坞大片,也远超同期国产电影,但翻拍下略显悬浮的故事以及元素过多的市场讨好感,都让该片在口碑上存在争议。让观众重回影院,市场需要更多《消失的她》吗?
“她”到底借鉴了谁?
电影《消失的她》讲述一个由妻子海外度假时离奇失踪引发的罗生门式故事。何非的妻子李木子在结婚周年旅行中突然消失,在他苦寻无果之时,妻子突然现身,可何非却坚称眼前的女人并非自己的妻子。正当双方各执一词时,金牌律师陈麦介入案件中,看似帮助何非查明真相。
带有悬疑色彩的剧情节奏,层层反转的故事是电影《消失的她》的一大卖点,片方并不讳言其非原创,而是翻拍。据官方说法,影片改编自1990年的冷门苏联电影《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有资深影迷指出,这个故事的蓝本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的戏剧创作,且不乏其他改编者,比如1986年的美国电视电影《失踪之谜》。
无论《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还是《失踪之谜》,实质都是一个警察智斗嫌犯的故事。对比剧情会发觉,《消失的她》只是在妻子消失、出现有帮凶的冒充者、最终看似人畜无害的报案人是真凶的主线上与它们一致,实际相去甚远。还有人认为,《消失的她》借鉴了西班牙影片《看不见的客人》。
《消失的她》把网络不发达年代的故事挪到当下,假妻子如何冒充真妻子在很多层面上难以自圆其说。由警察完成的精密局中局被改为由顶级戏剧导演带着一帮专业话剧演员完成,也让这一切看起来有些不合逻辑。但对观众来说,《消失的她》对原作进行了高明的本土化改编。宁可放弃故事的真实感,也要追求情感上的共鸣度,这样的影片更能满足当下主流观众的口味。
为适应中国观众口味而做的本土化改编,也让作品更透出一种中国古典戏剧特质。尽管电影的场景发生在东南亚海岛,本质上还是讲了一个中国故事。《消失的她》里,陈麦精妙布局严惩渣男为闺蜜复仇,某种意义上也可看作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的现代转写,即便结局并非大众喜闻乐见的大团圆,但智斗渣男、风月手段、女性互助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元素都被精准触及。
“行活”感终究太重
在票房一路走高的同时,《消失的她》口碑却不断下滑,已经从豆瓣7.5下降至6.5。想看悬疑片的观众对故事中过早“打明牌”感到失望,也有人不满影片过于铺排的视听语言和商业类型元素的堆砌。
导演崔睿曾表示,“我们想做一部不一样的悬疑片,希望能在这个类型里给大家带来新的感受。”《消失的她》主打悬疑犯罪类型的同时,还融入飙车、恐怖、冒险等不同元素,让影片类型显得复合多元,但有些元素对故事本身明显多余。
《消失的她》追求商业卖点而做类型融合拓展,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口碑反噬,但从票房反馈来看未必是坏事。影片上映以来,泰国孕妇坠崖案当事人谈电影《消失的她》、畸形秀、看《消失的她》恋爱脑治好了等话题陆续登上热搜,吸引不少观众来影院一探究竟。这也不难解释故事的悬疑色彩为何没有想象中强,毕竟,悬疑受众只是小众,单靠悬疑难以达到扩圈效果。
《满江红》之后,《消失的她》再一次验证了高票房电影也许真的可以被精密计算出来。此前,陈思诚监制的“误杀系列”两部过10亿票房影片的经验,在《消失的她》上明显有所应用——同样是东南亚背景、翻拍剧本,再加上悬疑外衣包裹下的情感核心,而且,《消失的她》还比前者多了一道市场的保险栓:高颜值人气演员领衔。包括特意找热门案件当事人做“原型”授权,以及渲染带有猎奇色彩的东南亚畸形秀等,也都像在为电影“出圈”做热搜伏笔。
如今,国产片似乎越来越探索到类似好莱坞大片的成熟市场模式,可以控制及精确转化为票房的元素日渐明晰,喜剧、情感、动作、系列化、宇宙化等,再加上一个不好不坏的套路故事,的确是迅速挽回观众的一种方式。然而,仅此而已了吗?
(上观新闻)图片来自剧方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