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伴随着《将进酒》的吟诵,李白、高适等人骑着白鹤直飞九天,与天上的仙人举杯共饮……这幕极致浪漫的画面让影院内的观众沉醉,也为唐代那个诗人群星璀璨的年代而赞叹不已。
正如《长安三万里》导演谈及创作初衷时所说:“用动画的形式去挖掘中国文化无尽的宝藏,用动画的形式去做古诗,传达诗的内涵,将伟大先贤们的精神和风骨融入到故事里。”他们做到了。
以唐代陶俑为原型描摹大唐风情
对唐代审美的高度复现是影片最鲜明的特色。通过大量历史考证,《长安三万里》还原出唐代社会文化生活的种种风貌。影片精细还原了唐代的礼仪、服饰、建筑、社会风俗等种种细节。更重要的是以诗为载体的文化传承,让当下观众消解了超越1200年历史的陌生感,找到与古人血脉相连的亲切感,正如影片中高适所说:“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
唐代生活的风情,体现在众多细节中。李白和高适这两个在观众想象里理应风流倜傥的文人,却光着上身在野地里相扑——这其实是唐代盛行的一种较量;左手握住右手,右手拇指上翘,双手交于胸前——这是唐代的叉手礼;曲江酒肆里以诗歌酒的酒筹游戏,是唐代文人饮酒作乐的常见形式;舞女以柘枝舞、胡旋舞为文人武将助兴,又在长安城破之日于高楼独舞,舞出唐代由盛转衰的凄凉之美;黄鹤楼天下闻名,楼中悬挂的题诗板子让观众了然在唐代是这样展示南来北往文人墨客的诗歌佳作……
有趣的是,当代审美推崇“九头身”“大长腿”体型,而《长安三万里》中的人物却是上半身比下半身长的“四头身”。这恰恰是片方以唐朝的审美为基准,参考唐俑、唐代壁画和古画中人物的比例和造型,特意营造的“唐风之美”。
以谪仙人的失意人生,鼓励当代观众不断前行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李白爽朗的大笑声中,他与高适二人策马狂奔,毫不掩饰对理想的向往;数十年后,年迈的李白终于脱罪,吟出“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慨。制片人宋依依道出《长安三万里》片名所蕴含的深意:“‘长安’代表的是高适、李白等诗人们心中的理想之地,而‘三万里’是他们与理想之间的距离。”
《长安三万里》中的诗人们有心仕途,却正是他们的失意成就了他们的文学,而他们的文学成就了长安。李白潇洒狂放不羁,虽一身才华却因出身无法参加科举,一生都在出世和入世间挣扎,遭遇了很多困苦和挫折;高适的性格和李白相反,他为人稳重坚忍、刻苦勤奋,才华和仕途逐步展露,属于大器晚成;杜甫想登上朝堂,却两次科举不中,甚至在安史之乱中被叛军所擒……唐代诗人虽然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在他们所处的时代是不得志的。影片里长安城是一个成功的代名词,是诗人们的精神高地,却也是大多数人失意之所。
视觉化的《将进酒》
让千古名句“被看到”
《长安三万里》长达168分钟——动画电影罕见的鸿篇巨制,也凸显出深耕、细耕国风动画的勇气和决心。与追光以往的作品相比,《长安三万里》更是技术上又实现了新的挑战和突破:有着最多的人物不同状态版本、最多的二级角色、最多的场景、最多的同一场景气候变化和天气变化,以及制作层面灯光的高复杂度。
《将进酒》这场戏是影片中的高潮之一:众诗人在硕大的鲲鹏伴随下从黄河畅游至银河,天宫中的众仙向他们举杯致意,整幕剧以“李白式”的超现实主义在瑰丽绚烂的光影中给观众以极佳的视觉享受。这场戏是在李白念诗的声音里完成的,台词、音乐、画面都需要做到和谐,非常考验视觉想象力。主创表示:“我们留下了视觉化的《将进酒》。很多年后大家提起这首诗,不只是名家的解读,不只是戏剧的演绎,还有一帮人用动画的形式呈现了这些千古名句。”
(文汇报)图片来自剧方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