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典型案例评选结果揭晓,无锡市南长实验中学所撰写的《数据驱动精准教学,落实双减提质增效》案例成为江苏省2个入选案例之一,也是无锡唯一入选的案例。据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是为了让各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经验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形成主动思考、创新应用、互学共研的浓厚氛围,此次入选的案例起到了教学教研的示范作用,值得学习和借鉴,助力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探索。
大数据分析驱动教学规范化、精准化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驱动的课堂教学逐渐走向了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南长实验中学的《数据驱动精准教学,落实双减提质增效》案例聚焦“双减”目标,面对学校课堂教学中教学成效被动低下、教学过程难以询证、教学评难以一致等痛点,利用教学数据分析技术驱动教学规范化、精准化发展,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我们采取了‘PISA2021数学素养测评分析模型’,对学校同年级6个班连续四个学期的在线教学数据进行了集中位置指标、离散趋势的指标、数据频数等相关分析,这里面包括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优秀率等多项指标。”南长实验中学副校长胡晓红介绍说,“通过一系列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去提高教学目标确定、学生课前能力评估、课堂教学及评估、学生课后巩固与评估的精准度,推动教学行为的精准决策、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
多维数据采集,评估学习效果
该校数学学科组对学业数据进行了班级、章节、题型三个层面的采集。班级层面在作业的信度、效度、难度适切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班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临界值、学业等级分布、优秀生和学困生的占比等数据的采集,让教师明晰每班学情。章节层面教师通过对每道题目添加智能标签,可以定位每道题目所属的章节及其对应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快速对整张作业试题中不同章节所属题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归纳、整理,采集每个章节对应测试题的总分、平均得分、得分率等指标数据。题型层面数据采集则主要应用在作业布置中,“我们通常会设置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从教育测量的角度看,不同类型的题型可以用来评估学生不同层次的认知理解情况。”胡晓红说。
在课堂大数据分析系统的支持下,学校还对课堂行为进行了数据采集。课堂行为包括学生被引导的知识关注点、课堂互动的质量和模式、学生的多样性发展、学生被引导的课堂情绪四个方面,同时还有4MAT教学风格实时分析,课堂情绪倾向性实时分析,师生互动S-T曲线实时分析,学生左右脑激活模式实时分析等九个维度,以此来采集能力、情境维度的相关信息。
以数赋能,构建育人新生态
新课标强调育人为本,建构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教学。南长实验中学这个案例积极构建育人新生态,基于数据的“三段+四步”教研操作流程,让教师深度卷入,精准提升教研能力,实现以教促学,推动思维螺旋式发展。经过不断实践,该校育人逐渐从“感性思考”走向“理性研判”,从“个体发展”走向“群体发展”。
从数据简单汇总到科学设计采集、深析数据内涵,从服务于考试到服务于教研、服务于师生,学校始终致力于运用数据驱动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构与创新,实现智慧技术赋能教学的最大化及最优化。胡晓红表示,“智能技术+教育”的迅速变革,让教师逐渐产生了角色危机、技术隐忧、实践创新缺乏等问题,而数据分析模型的推出和应用提升了教师对数据的分析与解释能力,让教师可以直观地感知学生在课堂行为表现上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而调整教学策略,让教师角色更有依据,教师视角更加精准,教学过程更加科学,促进学生学习更加个性化。“青年教师可以快速了解课堂教学优缺点、明晰优化方向,对他们洞察课堂教学规律有很大的价值。经验丰富的教师会对每一堂课保持新鲜度。”(徐婕妤)
教师手记
美丽的风景在路上
海伦·凯勒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接触最多的书便是语文课本,课本里有绝美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让我的学生不仅汲取了古诗词的能量,也拨动了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心弦。
我会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旅友跟着课本去旅行,丰富我的语文教学。特别是暑假里,有了时间可以去到更远的地方。因此我的生活变成了身和心,总有一个是在路上的状态。旅行的途中我和我的旅友们遇到了太多或俊秀或瑰丽或气势磅礴的美景,我会一一用相机和文字记录、整理。整理的过程伴随着回忆,心灵又一次回到旅行的状态。
记得和旅友们包车走川藏线的那一次,一路风景让我们惊叹不已:宛如迷彩服的高山草甸,蓝宝石般的澄清天空,裹着大白被子的雪山。与绝美风景匹配的是这一路与众不同的经历。我们“胆战心惊”地走过由铁索和木板铺成的泸定桥,桥下就是湍急的大渡河;小心翼翼地驶过两边是崇山峻岭的路面;更遭遇了川藏线怒江沟的一段塌方,与1000多名来自四面八方的旅友被困野外,夜宿怒江边。经过武警官兵37个小时的努力,我们再次踏上旅途。离开了怒江天险后,路况越来越好,景色也越来越美。朋友们的相机、手机几乎没离开手,随便拍拍就是大片:雪山环抱、湖水清澈的然乌湖;美如油画,人称“西藏瑞士”的林芝;高高耸立在山巅如同“凝视者”的布达拉宫……对于我而言,旅行的意义和教书育人一样: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过程。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如今的我,仍坚守于三尺讲台,用书本带着学生们走南闯北,在书本中浏览祖国大好河山。
(无锡市五爱小学 袁一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