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梁溪区“1+3+X”教学高质量发展推进意见》,无锡市山北中心小学在选择型课改项目中选择了“基于项目的跨学科学习”。在年初开展《格致少年寻“年”记》项目化学习基础上,学校继续延续中国传统节日这一主题,组织全校师生进行《格致少年 “粽”情端午》跨学科学习。据介绍,本次跨学科学习,围绕中国传统节日“端午”开展,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在“情”在端午、“食”在端午、“乐”在端午、“饰”在端午等跨学科活动中,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方式,拓宽视野并提升能力。校领导表示,本次跨学科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与合作的能力,给了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关照了学生完整的生活,同时打破了学科边界,让学生的学习向生活世界回归,促进了知识的贯通与能力的迁移,提升了学生生活力。(惠壹峰)
自制香包
山北中心小学六1班
锡报小记者 戴莹莹
今年的端午节我想自己做个不一样的香包。
买好了香包的材料准备开始缝制,我先把视频看了一遍跟着一步步学。开始缝制啦!我一针一线小心翼翼,就怕缝得不好看。终于半面缝好了,在顶端缝上珍珠挂绳,底端缝上流苏。我继续缝另外半面,缝到只留一个缺口,把棉花、艾草塞进去,最后把口子缝上,一个香包就做成啦!虽然中间被针扎了好几次,但看着自己亲自缝制的香包,手并不觉得疼。
缝香包看起来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做起来却不容易。
(指导老师:蔡月)
劳动的味道
山北中心小学四3班
锡报小记者 陈致言
端午节,我主动要求学习包粽子。
粽叶清洗好后,我和妈妈打开视频,按着视频里教的方法做。“不就是一两片叶子的事情嘛!”我说,结果却是“看花容易绣花难”。我把粽叶卷成漏斗形,把米放进去,再把下面的叶子折过来,突然一阵“哗哗”的声音传到我的耳朵里,左边漏米了,我赶紧去补左边,左边补上后右边又……我包了三四遍都没能成功。不过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和妈妈的不懈努力,终于包出来一个小巧玲珑的四角粽。虽然形状有点四不像,不过在我眼里它就是一颗“掌上明珠”。
粽子下锅啦!半小时后,锅盖腾腾地响,像是在说:“粽子好了,快来吃吧!”我打开锅盖,把粽子夹到盘子里,然后大口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自己包的粽子虽然没有买的好吃,却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我想:这应该就是劳动的味道吧!
(指导老师:王佳欣)
难忘的端午
山北中心小学四7班
锡报小记者 魏廷书
仲夏蝉鸣之季,又迎来了端午节。我的姥姥每年都会给我包粽子,今年我决定自己包给姥姥吃!
姥姥把准备好的粽叶、糯米、红枣、红豆、蛋黄、五花肉这些简单的食材摆在我面前。只见姥姥熟练地一手拿起粽叶一折,折成了小漏斗形状,放了几勺糯米,然后再放上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再盖上一层米,把其余的粽叶往下压,最后把粽子用绳子绑得紧紧的,一个四棱锥状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自信地拿起粽叶,学着姥姥的样子包了起来,先折成了小漏斗的形状,又放了几勺米,等我放肉的时候,却看见粽叶里的糯米就像坐滑梯似的“哗啦啦”漏了下去。姥姥哈哈大笑,原来是我的粽叶漏斗下有个大洞,我赶紧补救“漏洞”,又放了几勺糯米。“万事俱备,只差肉肉”,我把肥美的肉放到粽子中间,上面又铺了一层糯米,在姥姥的帮助下用绳子把粽子捆紧,一个可爱的小粽子诞生了。我心里想:原来我每年吃到的粽子,是姥姥这么辛苦包出来的。
一片粽叶,裹住的是家人们的爱,我过了一次难忘的端午!
(指导老师:吴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