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众聊吧

“熊孩子”话题隔三差五成热点,越来越多人患上“厌童症”?

当人们“厌童”时,到底在厌什么

  资料图(新华社)

  事件简述

  近年来,高铁上因为孩子吵闹而引发乘客与家长冲突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与前段时间韩国餐厅设置“NO KIDS”标志的新闻交错,引发了公众的热议。

  一方面,在公共空间,人们苦熊孩子久矣。与此同时,“厌童症”这一不算新鲜的概念再度被提出,让不少人以为这便是问题的症结。

  有媒体发表评论文章,援引“厌童症”这个心理学概念,指出这是“一种高发于未婚青年之间的人际交往障碍,通常表现为对儿童的厌恶和排斥,进一步可发展为无法容忍一切与儿童相关的事物,同时对儿童的厌弃也会影响到生育观念”,并进一步指出,这些厌童者是高度自私的“巨婴”,所以无法容忍一个“真婴”。

  作家苏小懒发文称,这反映了当前对幼童公共场合哭闹几乎零容忍的社会风气。她对此表示反对——我们需要提倡家长们管好自己的孩子,但儿童的年龄不同,公众也要有不同的宽容度。

  (来源:新周刊 中青报)

  网友评论

  @Erin:“厌童症”,厌的是“童”吗?厌的是“吵闹声”,厌的是放任不管,厌的是强词夺理,厌的是没素质和不文明。社交平台上的“厌”分明针对的是行为,而不是人。即使有小孩很吵,但家长如果及时制止,制止不了就向受影响的人道个歉,这个时候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养小孩真难”。社会环境对小孩的包容程度已经很高了。与其要求被影响者“再体谅一下”,不如劝说熊家长勿以“他还只是个孩子”为由为低素质、不文明行为开脱。

  @买办战神常凯申:归根结底是父母没有尽到责任。

  @转眼:父母不收拾的小孩就别委屈被别人收拾。

  @江湖李傅相:我们不厌童,我们讨厌的是那些没教养、不友善,扰乱公共秩序的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

  @Blair 张:可以设置儿童友好车厢啊!放些玩具、故事书、动画片,不是挺好的嘛?

  小编说两句

  其实,对于“厌童”,多数人表示“这个锅不背”!大家的立场都是:小孩是无辜的,但是讨厌他们身边放任不管的家长。人与人,共存于公共空间,无尽争吵无济于事。要想解决矛盾,恐怕不是去要求小孩始终闭嘴、父母一味管教、年轻人无尽忍让。我们的社会“儿童友好区域”还是太缺少了。如何健全完善公共空间,恐怕是更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