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简述
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大学生毕业季来临,虚假实习证明买卖随之火热。在平台禁止此类交易的情况下,一些商家以“办完离校专业服务”“大学生实践试用合同协议书”等为掩护开店。在一家提供实习签字、盖章、回访等业务的网店,记者注意到,相关产品月销量显示3000余单。一周后,记者再次点开该商品链接,发现销量显示为4000单,增加了1000单。同时,为了躲避平台监管,商家会将交易转移至微信进行沟通和交易。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学生购买虚假实习证明,是认为实习“含金量低”,而好的实习机会难寻。一些学生考研和就业压力较大,担心时间和精力被实习挤占。有学生则认为实习对就业帮助不大,还可能成为免费劳动力。(来源:工人日报)
网友评论
@.折花逢驿使:学校需要学生提供实习证明,而学生又没找到工作。
@二师兄:一部分同学确实不需要,而许多同学没有好的公司去实习。
@Answers:好实习很难找到,大多数都是帮企业打杂的廉价劳动力,补助低,没人愿意去。
@快乐疯崽爱学习:标本兼治是关键。
@狗狗面包:如果对大学生实习有合理的报酬,能切切实实锻炼到所学知识,而不是没有实习证明就没有毕业证的胁迫,我相信代办实习证明这样的交易会随之削减。
小编说两句
还是那个道理: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大学生抵触实习但又不得不实习,掏钱买“实习证明”自然就成为一种“捷径”。商家逐利无孔不入,但学生选择这样的姿态面对“社会第一课”,不免让人思考与叹息。买得了“证明”买不了本领,从大学到社会,中间的衔接如何做好?这需要大学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相关指导服务,使实习方式更加多元、认证和通过渠道更加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