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20日,我市举行二季度重大项目观摩,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常委会会议暨省委财经委员会会议部署要求,推动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加快变为施工图、实景图。市委书记杜小刚、市长赵建军率市领导和各市(县)区、市有关部门、市属国企、省级以上开发区主要负责同志,奔赴全市各板块,进企业、到园区、下工地,集中检阅重大项目建设最新成果。市委副书记、秘书长陆志坚等一同观摩。
一天时间内,与会人员冒暑热、历急雨,走遍“一体两翼”,逐一评议观摩16个重大项目。
位于江阴的盛合晶微半导体是国内中段硅片制造技术最领先的企业之一,二工厂总投资100亿元,由3个子项目组成,当天二工厂首个净化车间正式启用、首批国产设备正式进驻。位于宜兴的先科新一代电子材料国产化项目,建成后将弥补我市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专用原材料的缺失,为我国在半导体存储器和高端显示器的突破和跨越发展提供原材料保障供应。位于滨湖区的中微亿芯致力于开发自主可控FPGA芯片产品,拥有FPGA全流程设计能力,其投资新建的亿门级FPGA项目,已完成调试间、万级测试间研发测试平台的搭建。位于梁溪科技城核心区的无锡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基地项目,围绕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基地建设“两个中心”、打造四大生态平台,构建覆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慧城市、车联网等强相关的行业AI大模型。百度智能云文心千帆大模型(无锡)创新中心项目涵盖科研中心、智能制造工场等,将加速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为苏南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带来全新的数字化转型机遇。每到一处,杜小刚都与企业负责人交流,详细了解企业运行、技术水平、项目推进等情况。
地处无锡经开区的柯诺威新能源热管理及储能生态园项目主要从事新能源商用车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迭代研发及产业化,一期已投产,未来将发挥“链主”企业作用,推进集聚一批头部企业。位于锡山区的中电数字芯谷项目重点围绕微电子与光电子芯片研发设计、半导体设备研发制造和数字信息产业应用三大方向,打造“3+10”产业集群,一期入驻率超80%,二期预计今年底启动建设。作为梁溪科技城重点打造的特色产业园区,科技城凤栖湾科创产业社区重点发力机器人、智能传感、无人驾驶等赛道,全力打造“数字+智造”领域的标杆园区,目前意向产业投资超100亿元。位于惠山区的锡西高技术制造业集聚项目,计划打造以人工智能、新材料产业为主,兼顾新能源装备制造、大数据产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功能的高端智慧产业园,目前正在进行主体施工。特色园区“拔节生长”,令人期待。杜小刚深入考察特色园区规划布局、产业定位、项目招引等情况。
位于新吴区的养乐多二工厂项目总投资3亿美元,分批引进12条生产线,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无锡公司将成为养乐多全球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恒润环锻有限公司是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机械零部件制造商,其投资逾10亿元新建齿轮深加工及锻件扩能项目,项目基建已基本完成,部分设备进场安装。开能华宇中水回用及安全饮水设备制造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将建设一座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为一体的现代化人居水处理设备制造中心,目前一期土建基本完工,预计年底试生产。杜小刚要求,要坚守实体经济,在食品、大健康包括特医、化妆品等领域引进一批高贡献率、高性价比的项目,促进制造业提档升级。在公安部交研所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大家详细了解项目情况,并登上顶楼观摩智能网联实车驾驶测试。
京杭大运河经开区段整治提升项目全长约2.9公里,主要实施堤防工程、三道贯通、桥下空间、景观提升等,目前已建成开放。梁溪河综合整治提升工程突出人文性、开放性、安全性、智慧性和可持续性,示范段和北岸项目已全部完工,南岸项目上月底已完成景观提升主体工程、实现三道贯通。杜小刚为贯穿其中的生态、健康、儿童友好理念点赞。惠联餐厨废弃物处置扩建项目是我市首座大规模集中处置居民小区厨余垃圾的终端设施。杜小刚详细询问项目进展和处理工艺。
“重大项目始终是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杜小刚强调,“船到中流浪更急”,当前正处于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定位,紧紧围绕“四个新”的重大任务,按照省五个行动方案要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紧盯实物量、扩大投资量、培育增长量,加快把项目建设的扎实成果转化为促进发展的过硬成效,切实为全省经济运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突出滚动式梯次式推进模式,按照“建成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前瞻性谋划一批”的思路,务实推进项目建设“五百工程”,提升市重大产业项目、市级政府项目、市属国企项目、科技新城项目等建设成效,深入实施全球经贸招商计划,加大“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力度,努力落地更多50亿级乃至百亿级项目。要聚焦产业链创新链关键环节,既围绕“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功能复合的科创载体,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引育高精尖缺人才、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成为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骨干企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又聚焦地标、优势、未来产业,更多吸引拥有国际先进技术的优质企业参与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体现全流程全方位服务保障,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更好发挥重大项目建设服务专班作用,主动对接国家和省政策动态,把握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债等支持举措,加大土地、用能、审批等服务保障力度,全面提高项目“落地、开工、生产、达产”效率,切实以项目之“进”促发展之“优”。(高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