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简述
自杀干预的线路真“忙”。陈晓佳十五岁,自述多次拨打一些知名的国内自杀干预热线。她形容,现在对于这些电话,“已经完全失望了”——因为从来就没有打通过。
她为在班里被欺负感到苦闷。有男生把她的笔记本拿到教室后面,用脚踢来踢去,在生物实验课上不让她用仪器。她不敢跟家人说很多,他们嫌她“负能量”,老师也批评过她“性格不好”。被身边人抛弃的感受啃噬着她的心,她拨打热线希望获得安慰。
好不容易打通的电话,她没说一声“再见”就挂断了,事后,她又感到非常自责:“我刚刚是不是特别不礼貌,想拨回去,感觉不太合适……”
中国的第一条自杀干预热线是2002年由北京回龙观医院开通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后改名“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迄今亦有二十余年发展历史。时至今日,仍有很多绝望的人被忙音声拦住,有的还被伤了心——为什么会这样?
(来源:澎湃新闻)
网友评论
@Angela尤雾:我打过的!本来连世界都变灰色了,硬是被电话那头气出了对生活的信心!
@繪事後素:自杀干预热线确实很难打通。因为自杀干预热线太少了,没有办法做到积极响应,甚至绝大多数小城市都没有自杀干预热线的配置。记得以前做自杀干预培训时老师就说过,一百个人能有一个打通电话。而打通电话就是一个漫长的沟通过程,这不像110或120几句话就能结束的,需要安抚、疏导和干预。而面对一个正处在情绪不稳定的个体时,需要做的工作太多,持续时间也会很长。
@_Pin0:非常奇怪的一点,一方面高校培养出来的心理学人才就业率低得可怕,另一方面,社会上需要的专业心理疏导人才又少得可怜。
@王立新:一个不要钱的热线,也不能要求太多,这个应该由国家来统筹安排,现在抑郁症越来越多,国家应该重视起来,加强这方面的投入,而不是靠网友或者志愿服务机构!
小编
说两句
当前,自杀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加大自杀预防干预力度,越来越有必要。然而,被称为生命热线的自杀干预热线却长期打不通,一方面表明当前愿意主动寻求帮助的人越来越多,但另一面也反映出,服务供给已无法满足社会需要。那么,如何加大社会投入?是否可以将其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强化经费等资源保障?
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在电话热线之外可以有更多的创新干预手段。运用AI等创新技术来尝试自杀干预,应该也能有效提高干预成功率。从更大层面构建一个完善、高效的预防体系是有必要的,而这也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持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