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休闲

看《长安三万里》

寻无锡盛唐景

  《长安三万里》火了,“中国式浪漫”让人破防了。那诗书趁年华的美好,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盛唐。如果真的有时光机可以穿越回到唐代,那时的无锡又是怎样的风光呢?再看无锡景,感受不一样的盛唐风韵。

  唐代就有北大街

  你知道么?北大街在唐朝时就有了!2011年“北大街”被列入无锡市首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据了解,无锡莲蓉桥建于唐贞观年间,桥下有“一街(即北大街)五弄四沿河”,桥北堍还有米码头、钱码头、茧丝码头、造船码头、农贸码头和老市场。从唐代开始,这里就是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北大街成为旧时无锡城的商贸中心,万商云集,店铺作坊鳞次栉比。在运河边,有一幅大型的壁画石雕,叫《莲蓉烟雨图》,记录了当时的繁华盛况。

  南禅寺建于南梁盛于唐

  读过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诗作的,都会记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当年的四百八十寺,仍存于世的已经不多,无锡的南禅寺便是其中之一。南禅寺初建于南梁武帝太清初年(公元547年),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高僧辈出,后人又称“江南最胜丛林”。

  唐高宗咸亨年间,寺院改名为灵山寺,到了北宋仁宗皇帝时,又赐名为“福圣禅院”。现今的南禅寺景区是一处热闹的休闲步行街,有美食、图书、古玩、花木……在南禅寺游船码头,可以来一次江南古运河之旅,欣赏无锡特有的“运河水弄堂”。

  惠山脚下唐韵悠悠

  惠山古镇,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是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惠山古镇聚集了自唐代至民国118处祠堂建筑和重要遗迹,也是市民游客畅享锡式生活的休闲之地。天下第二泉开凿于唐大历年间(公元766年),原名惠泉。该泉被唐代“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二”。唐代诗人李绅称其为“人间灵液”。二泉汩汩流淌千余年,盛名一时。

  说起唐代遗物,怎能不提惠山寺山门外的唐代石经幢?立于公元876年,也就是唐朝晚期,和宋朝石经幢一南一北,已经静静地伫立在惠山脚下千年。唐贞元四年,一个月夜,王武陵等三位诗人曾载舟而来。他们绕过黄埠墩,沿着一千多米的寺塘泾,直奔惠山脚下。王武陵写道:“皓月东出,群动皆息,视身如空,元言妙论,以极穷奥……”,在惠山寺石壁上,三人纷纷作诗,以记来游。在惠山古镇走走寻寻,能找到许多唐风遗迹,听松石床的“听松”二字,就是唐大历年间,李阳冰(时为安徽当涂令,李白从叔)游惠山时,爱山泉之胜,篆下“听松”二字,以资纪念。写出千古传颂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诗的唐代大诗人李绅就是无锡人。唐相李绅曾在晚年登上故乡的山,还动情地说“上家山,家山依旧好。昔去松桂长,今来容鬓老……”

  历史深处飘来茶香

  宜兴阳羡茶,名扬天下,唐代诗人卢仝在品尝阳羡茶后,就发出感慨:“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唐上元元年(公元760年),27岁的陆羽来到宜兴,常短褐芒鞋,独行山间,采茶觅泉,品茗评水,日落尽兴,歌号而归。唐朝是阳羡茶大放光彩、名冠天下的时期,皆因“茶圣”陆羽一句话,“芬芳冠世产,可供上方……” 经陆羽推荐,阳羡茶进入宫廷皇室,成为“贡茶”,故有“阳羡贡茶”之称。

  源远流长,千岁江阴

  “丹树村边烛火微,碧流明处雁初飞。萧条落叶垂柳岸,隔水寥寥闻捣衣。”这是唐朝李绅赞美古时江阴芙蓉湖的诗。

  江阴在南梁、南陈之交有了明确的航运史,唐朝采取对外开放政策,允许外国商人来中国自由贸易。这里市场繁荣、商贾云集,渔船尤多。唐会昌四年(844),江阴升为望县,“北通江淮、南连吴越、西接京口、东达海虞”的江阴港,成为长江下游的水路交通枢纽。如今,站在江尾海头,看江阴枕山负水、涛声依旧,云蒸霞蔚、逐光而行,总是不由得升起悠悠思古的豪情。

  唐代风物

  大唐的玉器让人心跳加快,大唐的碑文让人细细沉吟。为什么被称为盛唐?看过这些唐代文物就知道了!

  唐代人鹿图玉佩

  在无锡博物院,藏有一块唐青玉人鹿图佩饰,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呈椭圆形,质地为新疆青白玉,呈蜡状光泽,器身遍布牛毛纹,色如甘栗。玉佩的纹饰构思精巧,从正面看,一人右手抚鹿背,左手指鹿头,左边侍立一名童子,透出飘逸的隐士风度。从背面看,则是人、鹿、童子的背影,与正面纹饰呼应,立体感凸显,很是奇特。

  平西将军周府君碑

  王羲之《周孝侯帖》又名《平西将军周府君碑》,现存宜兴周孝侯庙,碑上题款标明由西晋文学家陆机撰文,集右军将军王羲之书,唐元和六年义兴县令陈从谏重立。此碑文刚刚入选国家文物局印发的《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从唐代幸存至今,对甄别《兰亭序》真伪有着至关重要的佐证作用。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