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里,打灯销售自家的生鲜、农副产品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这种灯,行业内叫“生鲜灯”。在生鲜灯的照射下,鲜肉、海鲜等生鲜食品会显得格外新鲜红润。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生鲜灯,《办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近日,记者走访无锡多家农贸市场和商超后发现,依然有不少商户还在继续使用。
不同颜色不同场景,用灯情况较为普遍
走进某农贸市场,远远地就看见鲜肉区一片紫红色,每一个摊位上都挂着三四盏生鲜灯,肉产品在红白色灯光的照耀下显得红润鲜美。在两侧的牛肉、鸡肉、部分卤菜店铺,也都用上了红色的生鲜灯。记者数了一下,光农贸市场内,就有32家店铺使用这种生鲜灯。市场外的炸鸡店、煎饼店、烤鸭店等都用上了或黄或红的灯光。
据了解,商家使用的生鲜灯颜色不同,“功效”也有差异。比如红灯搭配冷白光用于肉类区域,可以增强肉类新鲜感。绿光搭配正白光用于蔬菜区,让蔬菜看来更水灵。红光搭配正白光用于水果区,让水果看起来更新鲜。记者在惠山区某大型连锁超市看到,这里的鲜肉区也挂着6盏生鲜灯,有的肉被装入塑料托盘内销售,有的肉裹着一层保鲜膜,显得紧实而有光泽。记者将一块包着保鲜膜的牛肉从冷柜中取出,后退两步观察,在正常光线下原本“光鲜亮丽”的牛肉一下变暗了。在糕点、蔬菜、水果、大米区域,也都采用了带颜色的射灯和灯带。
生鲜灯容易影响判断,消费者支持新规
农贸市场的一名猪肉摊主告诉记者,早在好几年前,身边的摊铺就开始陆续使用这种灯,“照得肉的颜色好看,我们生意肯定就没他们好,后来大家都用上了。” 一家熟食店的店主也对记者表示,网上宣传生鲜灯可以促进食欲、增加销售,他便也配备了生鲜灯。
消费者们对于“生鲜灯禁令”纷纷点赞。市民黄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在鲜肉柜台买过冰冻肉,“生鲜灯下的猪肉看着好看,但回家发现并不新鲜,是冰冻肉,后来我就常去商场内买了,虽然头上也有红色的灯,但商场内光源充足,只要将肉稍微拿远一点,就能借助商场内本身的光源辨别肉的真实颜色。”在农贸市场,也有老人向记者反映,清一色的红色灯光实在让人目眩,离开鲜肉柜台后眼睛要适应好久才能缓过来。
针对此禁令,绝大部分商户表示已知晓,会尽快更换灯具。不少摊主认为,停用生鲜灯对他们影响不大。从事猪肉销售十多年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农产品进入市场会执行严格的检验检疫流程,使用生鲜灯的初衷只是为了照明,不太会误导消费者。另一位摊主也表示:“我们有稳定的熟客靠的是品质,并不是这个灯。”不过,也有摊主表示不确定,或许停用会对生意造成一定影响。
灯具商家依然售卖,有关部门鼓励市场自查
记者在各电商平台搜索“生鲜灯”发现,不少商铺仍在售卖各种功能的农产品照明设施,单价在几十元至上百元不等,不少店铺的月销量甚至达到5w+。有商家打出“使用普通的照明灯,肉质略显发黑,毫不新鲜,无法激发客户的食欲”“一盏色泽合适的生鲜灯让您的生意越来越好”等广告语;还有的店铺公然宣称:“你还在为生鲜过期发愁吗?生意好的都在用”。
记者随机询问了一家销量较高的店铺,客服表示,12月后,加了红光的生鲜灯将不能使用,店里即将上新一款高显指的灯具,“和传统的白光不同,比白光好看,但符合新规”,同时,客服还强调,“现在离12月还有好几个月,买回去生意能多做不少。”
目前,《办法》尚未正式执行,商家是否可以使用生鲜灯呢?对此,北京市盈科(无锡)律师事务所缪明珠律师表示,《办法》尚未正式生效,但《办法》是对法律规定的进一步明确,《办法》是否实施,都不影响对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认定。如果生鲜灯的使用改变了商品的真实状况,使得消费者接收到虚假信息,产生误解买到虚假的东西,这种情况下,经营者使用生鲜灯就是违法行为。消费者如果遇到此类情况,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维护自身权益。
无锡市场监管部门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市场监管部门鼓励各市场开展自查,按要求落实新规。新规生效后,市民如发现商家存在违规行为,可向有关部门投诉。
(晚报记者 吴雨琪/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