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视界

荧屏再掀谍战风云

《潜行者》:身处黑夜,向光潜行

  一直以来,民国剧都是中国电视剧市场中备受关注的重要类型,尤其是交织谍战和悬疑等内容的民国剧受到观众青睐,用影像呈现出风起云涌的时代画卷。近日,正在CCTV-8和腾讯视频同步播出的电视剧《潜行者》,书写了从黑暗向光明递进的谍战故事。

  营造有“重量”的谍战情境

  《潜行者》讲述了1941年的上海,具有多重身份的共产党员方嘉树及其他地下工作者,周旋于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中,为了共同理想隐忍潜伏的历程。剧集的时代背景,奠定了全剧厚重的叙事基调。

  在镜头运用方面,《潜行者》通过“漂浮感”的拍摄手法,来展现剧情的跌宕起伏和人物的忐忑不安;居中构图的高角度俯拍、低角度仰拍,形成压迫感,并以画面的秩序反衬局势之动荡。在声音设计方面,剧集在部分安静场景中放大了环境音,凸显僵持、严峻的形势;在拷问、对峙等场景中,节奏急促的背景音效则持续铺垫其中,使得紧张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色彩层次方面,剧集整体的画面色彩是低饱和度的,建立起一个沉稳、安静的视觉氛围。同时,以明暗对比映射心理状态,以冷暖色调划分出地上、地下两种空间。对于剧中最重要的场景76号特务机构,剧组舍弃直射光源,以此营造灰暗压抑的氛围,暗调画面将观众迅速带入谍战情境。苏雅露的家是剧中女性角色出场的主要场景,以明亮色为主,形成强烈的反差感。光影参与叙事,全剧的色彩结构由此确立。

  刻画动荡中的信仰底色

  《潜行者》的人物塑造和叙事节奏并非恒定的。一方面,剧中通过多重身份设定,刻画角色处于不同阵营时的状态,丰满人物画像;另一方面,该剧在传统谍战剧的元素之余,融入生活视角,与观众建立情感共鸣。

  该剧巧妙地设定了一系列多面角色,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方嘉树。他是剧中的核心人物,是拥有坚定信仰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杜鹃”,同时兼具76号情报处副处长,军统特工的伪装身份。他有勇有谋,能在混乱的环境中游刃有余、稳住阵脚。但陶玉玲母子的突然到来给方嘉树带来不能预料的挑战。方嘉树曾经的童养媳、同样也是地下工作者的陶玉玲淳朴善良,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头脑活泛、人情练达,坚定的信仰是其勇气和力量的来源。叶兴城的角色设定,为剧情带来新的冲突。叶兴城是76号情报处的处长,残暴冷血,却对苏雅露怀有特殊情愫。他与方嘉树也有着复杂牵连,既视其为兄弟,又怀疑其为“杜鹃”。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叶兴城的角色更为立体,也让剧情走向愈发跌宕起伏。他们的故事,既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又映射出信仰的力量。

  除了众多谍战元素,《潜行者》还致力于对生活质感的描摹。剧组对1941年上海的弄堂、豪宅等建筑进行了细腻展现,打造出那个年代的真实社会风貌。在角色塑造上,剧集也将生活视角纳入考量,为剧情增添了生活之平实、人物之深度。

  致敬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

  电视剧《潜行者》从剧情上看,讲述了敌后76号机关中,共产党人与军统和日伪等多方势力博弈斗争的故事,表达了对隐蔽战线上革命先烈的缅怀和致敬。这种缅怀,不仅仅存于英勇斗争的场面中,更藏于悲壮、深情的叙事。从中,展示出他们坚守信仰、披荆斩棘的精神风貌。

  剧集借由不同阵营角色的结局,表明唯有共产党人的思想和信仰才能在危机四伏的潜伏生涯中保持钢铁意志,在黑暗中选择真正有希望的道路。剧中的共产党员在极其艰难的形势下,时刻警惕自己的行动与信念,即便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也能坚定不移地战斗。

  作为一部描绘地下工作者生活的谍战剧,《潜行者》向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讲述了无名英雄救亡图存的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危亡的时刻,正是因为他们前仆后继、负重前行,我们才能拥有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潜行者》以富有张力的视听、鲜活的人物群像、生活视角的切入点,给予新时代青年以新的信仰感召。我们也希望看到更多叙事有起伏、情感有张弛,同时能以平实生活笔触打动观众的年代剧作。

  (光明网)

  图片来自剧方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