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平安归来,他们在冀中大地展现了无锡大爱

蓝天队员讲述“孤岛”救援故事

  无锡的蓝天救援队队员迎接战友归来。

  清理洪水过后的垃圾。(受访者供图)

  8月9日上午,随着车队缓缓驶出无锡北收费站,驰援河北的无锡蓝天救援队10名队员平安返锡。连日来,河北的灾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无锡多支救援队伍奔赴现场,在冀中大地展现了无锡力量。晚报记者再次联系到多名救援人员,听他们讲述背后的故事。

  奔赴“孤岛”的逆行者:“只有一个字:干!”

  无锡蓝天救援队8月4日凌晨到达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野三坡,这里地处山区,唯一通往外界的桥梁被冲毁,通信和电力相继中断,成为一个“孤岛”。被困群众不仅有当地村民,还有不少景区内的游客。研判当地情况后,副队长乔科军将队伍拆分成两组:一组使用冲锋舟前往野三坡百里峡区域解救30名被困群众,另一组队员驾驶着从无锡运过去的装载机、随车起重运输车、雾炮消杀车,执行清障清淤和消杀防疫工作。

  降雨强劲,水位快速上涨,多数区域积水2米多,最深的地方甚至有9米。“只能看到一个路灯的灯罩”,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乔科军还心有余悸。据他介绍,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弱妇孺,还有一些伤病人员,洪水最高淹至三楼,救援难度很大。“有些地方需要搭建绳索进行救援,村里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前来帮忙,不少村民的身体情况都快达到极限了,脸色也很差,但大家获救后的第一句话就是‘谢谢’。”

  洪水过后,满目疮痍,“看到水面漂浮着的那些动物尸体,我一下子就流眼泪了,实在忍不住。”杰野是清障消杀组的队员之一,在大石桥农贸交易市场,海鲜、禽肉腐烂后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喘不上气。

  雨停后,空气中弥漫着闷热的气息。“我们的上半身被太阳炙烤,是半中暑状态,下半身浸泡在雨水中,是刺骨的寒意。”队员们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捂出了很多瘙痒难耐的痱子;晚上结束救援工作后才能喘口气、吃一点压缩饼干;睡觉或在行军床上,或垫个瑜伽垫,甚至路边一躺就睡着了;还有密密麻麻的蚊虫、苍蝇,指尖那么大的蚂蚁……“当时根本想不了那么多,只有一个字:干!”

  队员张丽是队伍中唯一的女性,但乔科军称她“干活比男人还拼命,一把铁锹怎么都不肯放下”。说到此处,张丽腼腆地笑了,“我出生在军人世家,在我的成长历程中,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军人精神一直鼓舞着我,洪水不等人,我只想抓住每一个能救人的机会。”

  真心换来真情:小姑娘送上仅剩的三个士力架

  “我们不少队员是瞒着家里人去的。到了河北,时间紧急,再加上信号不好,偶尔运气好才可以打通电话报个平安。”乔科军说,大灾面前有大爱,家人只能把担心藏进心底,千言万语,只留一句:“等你回家”。

  洪水浑浊,情况复杂,救援队一行人壮着胆一股劲往里面冲。路塌了,用石头垫;装载机深陷泥坑,用木棍撬;装载机的两个轮胎被扎破,村民立马联系补胎……救援队能应对各种突发困难,靠的是这其中忙前忙后配合工作的村民们,还有自身坚实的训练基础。据了解,此次参与救援的十人均来自蓝盔突击精英小队,每位成员平时每周前往基地训练三次,风雨无阻。前往河北的前一晚,队员们还在蠡湖边拉练了十公里。乔科军说,“这样的训练对我们体力精力要求很高,但也是为了确保我们面对灾难不会手足无措。”

  用真心换真情,爱的“双向奔赴”,让涞水这座小城有的不只是惊心动魄,还有温情满满。在救援途中,队员们遇到了一家人的帮助请求,“他们一家四口人,院子里的淤泥有六七十厘米深,根本铲不动,他们几乎是陷在淤泥中爬到门口来求救的,看着真的很痛心。清理完成后,我们着急赶往下一个工作点,小姑娘出来跟我们告别,边擦眼泪边说,‘大哥,我们家啥也没有了,就剩这三个士力架了’,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三个士力架扔进我们的救援车。”回忆起过往五天的经历,队员张守冬有些哽咽。

  希望有人接过接力棒:为受灾群众抚平心上“伤口”

  在涞水县,蓝天救援队了解到不少灾民安置点缺乏饮用水、食物等基础生活物资,立即用无锡爱心企业捐赠的2万元善款购买了生活物资,发放给受灾群众。救援队与无锡本土企业的接力棒,让这场穿越千里的爱心传递更加温暖人心。当记者与张丽谈到这件事时,她几度哽咽,“或许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当我身处河北,网络信号断断续续,偶尔能看到大家在我朋友圈留言,咨询如何捐款捐物资时,我真切地感受到同胞们都时刻在关心着河北,他们尽自己所能,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

  救援任务告一段落,离开前,救援队与涞水县应急管理局对接后,将带去的救援设备中的一条冲锋舟以及若干发电机、抽水机留在了当地,以备不时之需。当提到返锡后的感受,有救援队队员说,“我们也想呼吁一下,不仅仅给受灾灾民物质上的帮扶,也需要送上心理援助服务,为受灾群众抚平心上‘伤口’。”

  (晚报记者 吴雨琪、陈怡迪 实习生 朱星洁/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