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夏夜锡城声色动人 热门演出需要抢抢抢

  随着夜幕降临,流光溢彩的城市里多了一重充满活力的声音:魅力歌剧、激情鼓点、动情演绎……交织成这个夏夜里最动人的声色。匆忙的打工人,终于能够慢下脚步,走进剧场,迎接一场心灵旅程。

  从两极分化到“雨露均沾” 观众喜好更加均衡

  “我提前几个月就抢好票了,就等着大戏开场,果然不失所望。”看完《暗恋桃花源》走出剧场,小华的心情依然十分激动,点开朋友圈,“这些年,你有没有想过我?”这句经典台词在她的朋友圈刷了屏。8月12日、13日,时隔11年,《暗恋桃花源》经典版在无锡大剧院再次上演,与十一年前一样,这部剧开票即大卖,黄磊、孙莉、何炅等明星的加盟助阵,让这部本就粉丝众多的话剧呼声更高。

  抢票,成为了当前观看线下演出的基本操作。“好几部关注的剧都很快就售罄了,稍不留神就会错过。”从《暗恋桃花源》到《红楼梦》,两部热门剧的门票都尽入囊中,小华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当时抢票的时候手都是抖的,可以说是争分夺秒。”小华告诉记者,光自己一个办公室就有不少“同道中人”,还有周边城市的朋友听说有这些演出,也纷纷加入了抢票大军,“竞争对手太多了!”

  “《暗恋桃花源》将锡城市民的观演热情推上了一个小高潮”,无锡大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当前无锡老百姓的观影趋势来看,整体是偏向多元化的。以前的演出会有很明显的热门和冷门之别,两极分化比较厉害,但现在不管是小朋友看的儿童剧,还是古典音乐、话剧,甚至是国外引进的原版音乐剧,上座率都很高。“放在过去,舞蹈都是相对小众的,现在爆款频出,从《只此青绿》到《咏春》,再到《红楼梦》,在无锡都是一票难求”,该负责人表示,高品质剧目为无锡市民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也让走进剧院日渐成为大家的一种生活方式。

  下半年,陕西人艺“茅奖三部曲”话剧《白鹿原》、开心麻花豆瓣评分top1的爆笑舞台剧《瞎画艺术家》、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法语原版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诗剧《大河》全球巡演、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等备受关注的热门剧目都将和无锡市民见面。

  本地剧团持续发力 创新舞台别具风采

  无锡城市艺术季和文化场馆月正火热进行中,这也为线下演出提供了丰富的优质内容。一些传统经典剧目如《珍珠塔》依然有市场,在此基础上,“创新”成为了这个夏季的本土剧团的关键词。

  在无锡市民族乐团《大闹天宫》国风音乐会的现场,走下舞台的“舒克贝塔”成为全场的焦点,引得现场的小朋友惊呼连连,追着老鼠满场跑的黑猫警长更是把气氛推向了顶点,观众席上,大家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留念。“从舒克贝塔手里接过的糖果,小朋友吃完了包装纸都舍不得扔,要带回家留作纪念”,带着4岁孩子前来观看表演的陈女士说,很难想象这是民族乐团的演出,可以这么热闹这么有趣味性。

  前不久刚刚落幕的《满江红》国风主题音乐会,搭乘正在热映的电影《长安三万里》的东风,将很多曲目与唐风和唐诗进行了结合,演出通过线上直播联动,吸引了4万多人次的观看。

  “今年我们和市属院团的合作更呈现出小而美、小而精的样态,通过提前介入创排,在舞台的打造上更具沉浸感”,无锡大剧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传统表演形式评弹、滑稽戏,正是通过空间布局的全新打造,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本周五即将上演的小剧场锡剧《红豆》也是一次先锋尝试。“无锡本土院团今年在表演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创新,这也直接使得观众群体突破了原有的小圈子,走向了大众化,吸引更多群体走进剧场。”

  小众演出人气十足 多元满足个性化需求

  百美汇影院的一个隔间里,微黄的烛光点亮了一室温馨,一曲轻灵的《森林狂想曲》拉开了一场疗愈音乐会的序幕。狭小的房间里,四十个观众坐得满满当当,表演者被围在中间,钢琴、吉他、响铃、英国管、双簧管、竖笛等乐器就在手边,没有被提前告知歌单的观众就像在开盲盒,每一首音乐都是一场惊喜的排列组合。和传统舞台表演不同的是,表演者和观众近在咫尺,一曲终了,还能聊上两句。

  市民朱女士一人前来,跟着音乐节奏轻轻摇摆的她,感觉卸下了一身疲惫,“这样沉浸的演出可以让人扫清杂念,很舒服!”现场,像朱女士这样的独行者并不少,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感受音乐熏陶。

  “很多剧院里的演出大家都是正襟危坐的,我们希望创造一个休闲放松的空间,让大家可以任意摆放一个比较舒适的姿势,用音乐来传播正向情绪”,活动组织者醉猫告诉记者,音乐也是一种疗愈的手段,当天现场的一名表演者就是音乐治疗师,在表演的同时,还会用语言引导大家放松紧绷的情绪。当代生活节奏快,紧张的学习、工作常常使人倍感压力,今年以来,这样的盲盒音乐会每周都在举办,现场都是座无虚席的。“很多观众反映,晚上来听这样一场音乐会可以静心凝神,回家睡个好觉,我想这就是我们持续做下去的意义。”

  从脱口秀到音乐会,在锡城不少并不起眼的空间里,这样休闲解压、博人一笑的演出正在不断聚集人气,它们也日渐成为锡城文化演艺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满足着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晚报记者 陈钰洁/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