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唯有爱与生命不可辜负。我们的城市里有这样一群人,日夜坚守、分秒必争冲在保护生命安全的最前线,他们是120急救医生。无锡的急救团队有多出色,市民可能并不清楚。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是体现急救中心急救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市急救团队凭借过硬的技术、规范的抢救流程以及默契的团队协作,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直属分站今年以来的心肺复苏成功率达到了12.31%。
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仅无锡市区急救抢救的心肺复苏成功案例达到109例。120急救车只是一辆装备紧急药品和基本抢救仪器的车辆,一个班组由一名司机、一名急救辅助员与一名急救医生组成。急救医生过硬的技术,让他们在无法预知的空间里以强大的应变能力,迅速、准确地采取措施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我市急救中心自2007年有统计数据以来,成功完成心肺复苏30例以上的急救医生已经有7人。
每个被挽救的生命,是急救团队接过生命接力跑的第一棒,用尽全力起跑的结果。“电话号码多少?人清醒吗?我们的车已经派出……”此前一名市民在诊所就诊时突发心跳、呼吸骤停,急救中心调度员接到电话后1分钟120救护车驶出,6分钟后急救小组拎着20多斤重的抢救设备赶到现场,急救医生从正在胸外按压的诊所医生手中接过患者,迅速评估病情,实施救治,成功挽回生命。急救医生与节假日无缘,但火灾、水灾、车祸现场绝对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上山、下水、爬高楼、安抚家属、化解纠纷……他们要直面各种“棘手”的状况甚至危险。
成为英雄付出知多少
心脏骤停黄金救援时间,每一秒都不能浪费。当一名与死神抢时间的英雄,需要付出许多。除了急诊医学,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耳鼻喉眼科……所有临床学科的急症处置急救医生都要学习掌握,才能当机立断救治。
在全年近13万的出诊次数中,虽然心脏骤停患者所占比例不足2%,但急救医生必须化身枕戈待旦、冲锋陷阵的战士。在每一个长达15个小时的夜班中,一个急救班组往往要出车15趟之多,而每一趟任务他们都要严阵以待地去面对可能的不确定性。他们整夜奔波在城市的道路间,与死神拼抢速度,是整座城市的守夜人。
“你永远不知道会在什么环境下救人,永远不知道面对什么样的病人,但我们必须上。”一位急救医生这样说。救人是职责,更是因为他们把“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放在了心中。指令一发出,急救医生就要立即出发。不能按时准点吃饭,在简陋逼仄的空间里抢救,长时间跪地施救,高温天冲向山顶抬病人下山,下大雨护送病人把伞撑在病人头顶……自2008年有统计数据以来,我市王仲衡、陈亮、薛峰等急救医生在岗5662日0投诉,另有许多急救医生自上岗至今无投诉。
更新技术跨越生命线
成功心肺复苏,调度、急救装备、团队配合、技能、后续治疗衔接到位、公众配合等,每个环节紧紧相扣,缺一不可。急救装备、技术的进步,不可忽视。
10余年前,我市急救中心引进MPDS(急救优先调度系统)后,调度员的工作发生了质的改变。铃声响起,急救开始!发生心脏骤停,现场第一目击者在120调度员远程指导下施救,为病人挽回生命争取时间。一位市民在打乒乓球时突然倒地,心跳、呼吸停止,保安拨打急救电话后调度员判定需要立即施救,在电话中鼓励、指导保安进行胸外按压持续8分25秒,急救医生赶到后接力救治。最终,这名病人心肺复苏、脑复苏成功!在调度环节心肺复苏成功的案例,我市过去一年已有53例。
院前心肺复苏成功不是最终目标。为使更多的复苏成功患者能有良好的预后,急救医生在院前为复苏成功患者实施系统的生命体征管理措施,为院内的进一步救治提供有利条件。过去一年中,有14名心肺复苏成功患者最终得到了完全康复,为历年来最多。为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和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患者在转送途中出现可能的心脏骤停,更多先进的装备和急救技术陆续运用在我市急救工作中,比如在省内率先使用的ENCP(院前经皮体外无创临时起搏),高级气道的提前置入和有创及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技术前期干预技术为急危重症患者途中成功转送和提前康复保驾护航。
急救不仅是专业的急救医生们的责任,更是每一位公民的必修课,需要社会各方长期支持和参与。不干扰、配合急救医生抢救,学会判断非必要不占用有限的急救资源,为急危重症患者腾出生命通道,每个市民都可以成为这座城市守护人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