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晨达 文 |
周末傍晚,从市里返回到家中,还未坐定,听到有人在轻叩家门,母亲快我一步忙起身开门,却见住在同一条街上的唐阿姨手提一个食品袋,笑眯眯地站在门外。她将袋子递给母亲,说道:“想到晨达喜欢吃炸虾饼,刚有人送了一些刚捕捞起的小青虾,特地给你送些过来。”母亲接过,一边道谢一边邀请她进屋,唐阿姨却只是在屋里稍微停留了一会就跟母亲道别了。
唐阿姨跟母亲是相识近三十年的故交好友,又是相隔不远的邻居,热心肠又喜欢小孩子。小时候每次跟父母一起去她家做客,临走了,她总会抓上一把瓜子糖果塞我衣兜里,甚至还有她女儿都舍不得吃的“冰皮月饼”和“进口酒心巧克力”,从小到大,我没少吃她送的“好东西”。
送走唐阿姨,看着那一袋活剥鲜跳的小青虾,这种小青虾最适合用来做炸虾饼,炸酥以后可以连壳一起吃,味道非常鲜。母亲顿时来了兴致,她穿上围裙就准备下厨,并招呼我给她打下手。
母亲把袋中的约三两小青虾洗净沥干水后放在海碗里,加入一小勺食盐和一小勺料酒拌匀,小青虾需要腌制个20分钟,趁这个间隙,母亲开始调面糊。
母亲取出塑料量杯,取了两杯约一斤中筋面粉倒入家中用来做馒头的大不锈钢盆里,又让我从冰箱里取来两个鸡蛋,将蛋黄蛋清拍入其中,然后加入食盐、胡椒粉和色拉油,用筷子拌匀。
母亲用筷子一边搅拌面粉,一边指挥我缓缓地把量杯内的水倒入拌匀了调味品和色拉油的面粉之中,加水的面粉在母亲均匀的搅拌之下,三两下就被混合成了比较浓稠的面糊。
母亲在继续搅拌的同时,还不忘向我传授制作炸虾饼的要点:面糊搅拌时感觉有点阻力,筷子插上去不会立即倒下,就说明面糊中水和面粉的比例差不多可以了;这个时候如果面糊里有点面疙瘩不要紧,不用再加水了,水加得太多,面就会太稀,面糊太稀做出来的饼就不酥脆了。
调好面糊,母亲拧开煤气灶开关,定在中火位置,在锅里倒入适量食用油,把用来充当虾饼模具的大汤勺放到油里一起加热。加热后的汤勺,虾饼就很容易脱模,不会粘连在汤勺上。
加热了一会儿,等到锅中热油开始沸腾冒泡,母亲这才把大汤勺取出,在面糊盆里盛了满满一勺的面糊,然后让我用调羹舀取三四只小河虾,平铺在勺子里的面糊上,再由母亲用筷子轻压一下,以免炸制过程中掉落。
母亲娴熟地把盛满面糊和小青虾的汤勺,放入热好的油锅里炸。裹着面糊的小青虾没入油锅的刹那,发出“吱啦啦——”的响声,散发出直到肺腑的诱人香味,炸虾饼在热油中不需十秒就会定型,随之就会从大汤勺上自然脱模,第一块炸虾饼脱模之后,母亲和我就马上进行第二块虾饼的制作,如此类推,母亲一口气将八勺炸虾饼放入油锅之中炸制;她不慌不忙,用一双长筷子将在油锅中浮沉的炸虾饼翻面,待炸至两面金黄后用筷子夹出锅沥干油。不到一刻钟,就已经把三两小青虾和一大盆面糊全部炸完。
我看着盘子中热乎乎刚出锅还泛着油光的炸虾饼,金黄色的面糊之中镶嵌着几条全须全尾的“小红虾”,高温油炸后的虾肉和面糊散发出的独有鲜香味扑面而来。
我顾不上刚出锅的炸虾饼会烫手,用指尖小心翼翼地捏起一块炸虾饼,吹了吹,用门牙轻轻咬了一口,虾饼的面糊外皮炸得酥脆酥脆的,里头的虾壳用无锡话来说则已被炸得“脆卜卜”,最里层的虾肉却还保留着温软鲜嫩的口感,两三口下去,满嘴油香。这就是从小到大,我最最期待的味道,我边吃边竖大拇指。
“别光顾着吃啊,你从小到大,唐阿姨一直关心爱护你,连你最爱吃的东西都记得,以后见面你记得要主动向她打招呼。我过几天做些烘肉饼给她送去,唐阿姨家女儿喜欢吃的,有来有往,双向付出,才是邻里相处之道!”母亲谆谆教导道。
远亲不如近邻,母亲用一盘炸虾饼令我更加清晰地领悟到这句话的含义。普普通通的一袋小青虾,简简单单的一道炸虾饼,却把邻里之间的心连接在了一起。关系融洽的邻里之间就像是一家人,这是居住在城市高楼大厦里的人们很难体会到的亲切和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