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二泉月·文学

《安娜·卡列尼娜》絮语

  | 文郁 文 |

  一

  美女子安娜最初被托尔斯泰设想为一个恶毒丑陋的女子——但写着写着托翁就不由自主地让这个女子美得不可方物起来——任何时候只要她一出现,瞬间就让其他所有美女黯然。也就是说她的美是一种光,带有照明作用——这样的女子无疑不只是美,还是好的。而最好的她总是跟自由联系在一起——最初也就是第一次出场时,她心目中还没有爱情的任何蛛丝马迹,那时她的美完全是一朵任意开放的花。正是这种独来独往的美吸引了她后来的情人渥伦斯基,并导致他丢盔弃甲,不顾一切社会伦理和现实因素展开强大的追求攻势。

  托翁之所以如此的不由自主,是因为这种美确实在小说的推进中具有不得不如此的势头。最初的安娜,自信,优雅,善良,和婉,几乎任何一个见到她的人没办法不爱她——那会儿她活在完整的自由自主状态。而托翁也完全没有谴责安娜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在婚外之情上的一步步沦陷。他只是顺着这个女人的状态,让我们发现一个美的女子是如何在爱情中因为不由自主而毁掉自己的。

  二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女子的情感轨迹:先是嫁给了一个身世显赫却刻板无趣的丈夫卡列宁(虽然这种刻板无趣是因为安娜自己的情感取向所致),生活无波无澜,安娜旺盛的感情和内在一直被遮蔽得严严实实;然后是出现了一个英俊浪漫、体贴入微,且感情旺盛起来可以如火如荼的青年军官、单身男子渥伦斯基。然后双方冲破禁忌,走在一起。到国外度假时是感情最甜蜜也最浓烈的时期——安娜感到自己幸福得不像话,甚至因此产生了羞耻感。但回国后安娜因为思念儿子,又因为看儿子的艰难而对渥伦斯基起了抱怨,之后是不顾当时社交界的拒绝也不顾渥伦斯基的劝阻公然出现在社交场合,挑起了巨大的反感而后因之被羞辱,安娜内心开始发生倾斜。渥伦斯基与此同时也因为安娜的故意挑衅,而对她心生怨意。此后安娜的美不再是诱惑,而是让人恐惧的影像。

  恋爱中的人都是敏感的,每一丝投射都会被对方及时抓住。而过敏如安娜,则在抓住的时候无限放大,并且用各种蛛丝马迹来印证对方的变心——比如某个中午没陪她吃饭,比如说话时的语气和眼神出问题了,比如假想敌的出现,比如她使小性子时男人的回应没达到她的预期——唯一的武器是继续美,甚至比原来更美;唯一的稻草是爱,必须抓住爱——哪怕越是因为要抓住而越是感觉不到被爱。

  三

  爱一旦从最初的自由和优雅变成了救命稻草时就开始扭曲,并癌变——索求爱的人因为对方的不够主动而感到自己的一再被冷落,被所求的因为负累而不胜其烦。

  尽管渥伦斯基承认自己依然是爱的,但架不住对方反复的质疑和索取。于是呈现出来的每每与爱的初衷相反。

  索取爱者,也会停下来反思。让自己变得轻松和无所谓。然而架不住内心的质疑和不信任,于是每每在做出改变的半途又故态复萌——爱越来越成为一方的砝码另一方的负累,与它本身应有的滋养性和促进性,背道而驰。

  我不想谴责任何一个人。每个陷入爱情的人多半是不由自主的。纵然有千般聪明、万般智慧此时也都靠边站。

  如果说男人在陷入爱情时,有时被形容为精虫上脑者为多,女人则是幻觉能力过强,执念成百倍增长。过去人生中所有正面与负面在此都得到强化。好的爱情使一个人变得更好,坏的爱情则使人变成魔鬼。

  但问题是谁能保证一场爱情中永远是和风细雨,或永远是战火纷飞?——它应该是二者交替出现吧。

  爱情鸡汤中说,凡是不轻松的爱情都不是好的爱情。还说,一场爱情如果让你迷失自己也不是好的爱情。但事实是,如果一场爱情只有轻松如何能保证灵魂的相互渗透,而灵魂的渗透必然伴随着撕扯和焦灼。几乎任何一场伟大的爱情都伴随有痛苦与不安。也只有在痛苦与不安中,彼此才能更深入地照见对方。一场只有接受正面不接受负面的感情本身就是残缺的。是灵魂不健全者的挡箭牌。

  当然只有痛苦和不安,没有温情与顾惜的情感也是残缺的,它只能让爱情变得越来越不堪和混乱。

  安娜跟渥伦斯基从最初饱满的爱到后来出现缝隙和不满,我认为都是感情中的常态。谁不曾在爱情中质疑过、抱怨过、不满过、冷淡过乃至产生分离的念头——但正是有了这些,才是正视爱情重新修护彼此,正视自己的最佳时段。

  四

  安娜之所以走向极端,是她太苛求爱的完美性与纯粹性。在她的理念中,抛家别子的她理应获得长盛不衰且饱满无隙的爱情回报和辉耀。

  在她越来越强化的执念中,生活除了爱情再无他事。对她来说,他整个的人,整个的爱,应该全部集中在她身上。而在渥伦斯基那里,爱情固然重要,别事也同样有趣。爱情的重要是幸福没完全到来时想象中的幸福,一旦幸福握在手中,它就开始变成了过去式而变得次要起来。比较而言自己的男子汉气概更为重要。而男子汉气概则体现在自由地做自己爱做的事情,比如骑马、社交、各种娱乐等。这时他需要的是一个心甘情愿在家等待从无抱怨的优雅女人。

  男人在爱情中依然在自觉地保持着自由,而女人则主动地放弃了自由——把自己的全部重心放到对男人的关注上。因此对方的一点蛛丝马迹和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失去自由的人本质上只是傀儡——她把自己的一切,全都不由自主地交付给了一个无法承载其爱之重量的人,于是她丢失了自我,而那个被委以重托的人只能靠逃避来避免正面冲突。“不,简直让人受不了!你为什么要试验我的耐心呢?凡事总有个限度。”他对她逐渐丧失了最后的耐心。

  虽然有时会出于良心和对过去爱情的顾惜而产生片刻柔情,却很快再次失去耐心。冷酷、顽固和恨的感觉,构成了一张不可冲破的网,牢牢地盘踞在两者之间。

  “耻辱,耻辱,耻辱。唯有一死可以解决。我一死,他就会后悔,就会可怜我,就会爱我,就会为我而悲痛。”

  五

  安娜最终走向了车轮下。这个美女子以死亡告别爱带来的不自由,告别了过于旺盛的爱无法被理解和接受的屈辱感,也告别了对痛苦的厌倦。是的,反反复复的痛苦就相当于一场永无宁日的轮回,使人失去快乐、信任和清晰看清自己、找回自己的能力。

  安娜,死于爱而不能圆满,更死于对爱过于旺盛的执念和欲求。她不知道,爱原本无常,虚无是其本质。唯自由是人之根本之追求。而自由则需要一颗不被爱所束缚的心灵来成全。

  托翁基本上没有过于美化安娜——比如让她经历痛苦后幡然觉醒,获得类似灵魂飞升的自我救赎——托翁只是还原了一个把爱当做全部重心的人的必然结局。

  应该说,他是以女性视觉来感受一个爱之深重的女性的可爱、可悲与可叹。

  因此,在文章结尾,我以女性的身份向托翁致敬——他对女性没有抱有男性视觉的俯视与抽离,而是予以悲悯与贴切的领会和理解。这其中没有丝毫的偏见和优越感,而这正是托翁的伟大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