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熟悉的田基浜、小娄巷横街等市中心小区将迎来“大变脸”。昨天从梁溪区住建局了解到,小娄巷崇安寺三期片区全面进场施工,5个小区统筹提升改造,将打造既传统又现代,既古老又年轻的片区风貌。
片区改造计划年内完成
秋高气爽,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旁的老旧小区展开了热火朝天的施工改造。小娄巷横街西区的围墙外,一台曲臂车伸出长臂将涂外墙腻子的工人托举到半空;楼栋转角的另一面外墙处,几名工人拿着榔头、刷子对墙面进行基础处理。而在小娄巷横街东区,几栋大楼外搭起高高的脚手架,拉满了蓝色防护网。中建八局施工人员说,根据楼房的特点,有些楼栋外墙施工需要搭脚手架,有些使用曲臂车就能解决,“目前,外墙施工、楼道出新、屋面改造都已经开始了,计划年内完成总体改造任务。”
记者留意到,小区的主通道上有一条挖开后填平的沟,施工人员说,这是四网合一改造。老旧小区里面飞线太多,稍稍抬头就看到大把“蜘蛛网”,施工方已将飞线入地,接通居民家中线网确认使用无碍后,下一步就可以把室外的飞线拆除。
“这些网线能拿掉的话,会给小区增色不少。”居民李阿婆坐在路边座椅上休息。她说,房子住了几十年了,最希望小区改造帮居民提高居住质量:“听说这次要给房屋实施平改坡,这个我们很欢迎”。
原有风貌与周边形成断层
小娄巷崇安寺三期片区改造包含太湖小区、小娄巷横街西区、小娄巷横街东区、田基浜小区西区、田基浜小区东区这几个1990年前后建成的小区,共涉及1300多户人家。项目实行整体片区改造,打破小区边界,将5个小区的资源统筹规划设计。
梁溪区住建局城市更新科负责人介绍,这个改造片区位于市中心核心地段,周边有东林书院、阿炳故居、秦邦宪故居等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多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随着周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和市中心商业建设发展,老旧小区风貌及文脉与周边形成了断层。不仅市民游客,连居民也感觉到从外面走进来差异太大,老片区陈旧无序的外观和环境与城市风貌格格不入。除了老旧小区常见的停车难、设施旧、配套少等问题,商业中心的大人流和观光游客也对片区的交通出行、居住环境也造成了冲击。
据了解,该片区在更新改造过程中探索复原旧时街巷,新生书香门第,提炼“小娄展卷、寻味烟火”这一文化元素,引入社区商业文化产业,串联“烟火百态、书香人文”两条主动线,打造居民生活、历史文化和街区风貌相融合的完整社区生活圈。
改变老城厢居住生活体验
结合周围环境特点,小娄巷崇安寺三期片区改造在细节上融入了不少巧思。设计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将以“精微绣”式的改造手法,唤起居民的归属感和获得感,改变老城厢居住生活体验。5个小区采用粉墙黛瓦的整体风格,围墙、门头、店招牌等都是江南水乡画风,灯具、灯带、小花坛和景观小品等也选取中式元素。
提升老旧小区片区“颜值”的同时,丰富“内涵”功能也是此次改造的重头戏。针对居民关注的消防安全,相关部门全面排查更新。对于居民集中反映的因污废水铸铁管老化造成堵塞、外溢、有异味的痛点,楼房外墙将设置统一模块化污水立管,由居民根据自家情况接入外墙立管,替换原住宅内破损渗漏的铸铁管道。另外,通过片区数字孪生平台,实现社区的可视、可管、可控,社区人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在便民方面,此次改造加强对“一老一小”的关怀,将在小区内增加人行专用通道,入户增加轮椅婴儿车放置处,添设平台座椅,打造便利友好环境。小区内部提升原有设施,打造儿童“嬉戏角落”“小状元舞台”等微空间,叠加“邻里客厅”,增进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交流,重塑一个充满活力和共融的邻里环境。利用原有资产,片区将以党建引领,打造涵盖托幼服务、青少年活动、创客空间、老年人日间照料、助餐中心、残疾人康复训练、社区图书馆、全龄活动等多功能的党群社区活动中心。
据了解,本次片区改造将衔接各小区的背街小巷、社区管理用房、沿街底商等统一进行风貌提升,连通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和规划建设中的崇安寺三期建设,实现商住片区融合发展。通过改造更新补齐老旧小区的服务设施短板,助力完整社区建设,完善15分钟生活圈配套。
(晚报记者 念楼/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