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旅游报“夕阳红”旅行团、不想在家做饭就去社区食堂解决,甚至去“蹭”原本为老年人准备的课程……最近,年轻人中有一股“蹭老”式的消费风兴起,并且有越来越旺的趋势,还有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上晒自己的体验。
夕阳团化身“真香团”
“第一次其实是属于‘误入’的,但是体验过之后觉得‘真香’!”小朱是一名大三学生,今年暑假的时候正流行“特种兵”式的旅行方式,于是她和闺蜜准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过,为了节约路上的交通时间,两人还是报了个旅游团:“我们去的是云南,当时说只要最近成行的团就行,到地方后我们自由行,然后就进了一个‘老年团’。”小朱告诉记者,出发当天,她看到自己团友时都惊呆了,自己和闺蜜像稀有物种一样,吸引了爷爷奶奶们的目光。
不过,接下来的旅程却让两人觉得格外舒适。因为团里都是老年人,作息时间比较宽松,也不赶路,原本小朱两人计划到昆明后住一晚,第二天开始特种兵打卡,但是看到行程单后决定先跟着体验一番,毕竟“来都来了”。从上旅游大巴开始,大爷大妈们就格外关照团队里的两位“小孙女”,聊天、拍照、塞零食,“基本到目的地的时候,我们家什么情况都被他们掏出来了”。等到了景区,大妈们更是拉着小朱她们拍照,要是拍得合心意,一口一个“小美女”“人美拍照也好”,一顿“彩虹屁”把两人捧得直迷糊。到了吃饭的时候,还生怕两人吃不饱,一个劲地夹菜,让小朱想起小时候“奶奶觉得你饿”的感觉。
回想那次经历,小朱表示,一开始决定跟团玩两天的时候还担心玩不到一块,但是没想到大爷大妈们治好了自己的“社恐”,需要购物的时候还会帮自己砍价,拍照的时候姿势比自己两个小年轻还多。相比过去赶场子打卡的旅游方式,她突然觉得这才是旅游的意义。今年十一假期,她带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4名老人又来了次“夕阳旅行团”。
在社交平台上,类似小朱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很多人分享自己的体验心得,表示“节奏慢”“被大爷大妈宠着”“去老年团当团宠”“超级解压”……不过,与网络上猜测的年轻人“蹭”老年团是因为性价比高的原因相反,记者从旅行社了解到,在无锡,通常子女带老人一起出游,反而会选择品质高的团队游。“现在,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很注重品质,‘老年团团费低’都是以前的老说法了。”春秋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史玲玲介绍,愿意抽出时间参与老年团,与父母一起出游的,都是有孝心的子女,自然希望与父母一同享受旅行。
社区食堂不只是“老年食堂”
在梁湖南苑小区的社区食堂内,与一般人印象中的全是老年人来用餐不同,这里常常有年轻人、小朋友的身影。“食堂针对全年龄段的居民。”物业工作人员介绍,周末时,来食堂用餐的年轻人会更多,还有老奶奶带着孙子一起来用餐的,十分温馨。
社区食堂,有的地方称为“老年食堂”,是年轻人们又一个爱“蹭”的地方。中午时分,记者来到滨湖区一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不算大的食堂内,十来名老人坐在一起吃着午饭,工作人员在一旁清理餐厨垃圾。当天中午的伙食有酿面筋、鸭腿、包菜、番茄炒蛋等七八道菜,价格3到10元不等,中心还有一些打包好的盒饭以供购买。现场的老人们表示,这个价格不算贵,中午在家不用做饭,比较方便,像这样政府参与的社区食堂吃着也更放心。
店内工作人员表示,虽然他们是老年人照料中心,但并非只接待老人,平时也有年轻人过来吃饭:“小区里租住的一些年轻人,不想在家里做饭就会来这里吃,最近人还挺多。”工作人员表示,因为照料中心只有中午提供伙食,之前有名租住在小区的外卖员还遗憾地表示:“如果晚上也能提供就好了。”
在另一家社区食堂内,记者遇到了一名正在吃饭的年轻上班族,据其介绍,他刚在附近买了房子,目前独居在家,一般不会在家里做饭,都是点外卖,后来是听说社区里有食堂,离家又不远,就时不时过来吃上一顿:“现在年轻人也注重养生,不能老吃外卖,社区里吃总比外卖让人放心,价格还便宜。”
“蹭老”式消费各有收获
除了“蹭”旅游、“蹭”吃喝,记者发现,原本为老年人准备的老年大学也挤进了不少年轻人。据武汉媒体报道,当地老年大学部分课程不限制年龄,因此涌入了不少20来岁年轻人,坐在白发苍苍的大爷大妈中间,一边学习琴棋书画,一边调侃自己“少走了30年弯路”。据悉,不同于已经具备了一定经济实力的上班族,对于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往往没有时间也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来支撑他们追求高品质高强度的休闲活动。而这时,慢节奏、低价格的老年大学对年轻人的接纳,就成了他们排遣压力、丰富业余生活的一种比较灵活的休闲方式。此外,一些社区为丰富老年人而开办的书法、插花等课程,同样受到很多年轻人的青睐。
此种“蹭老”式消费为何会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有社会学人士认为,“蹭老”式消费除了成本低,在消费过程中,还可以滋养出亲密的人际关系,年轻人通过他们独特的贡献或分享,体验多元的生活方式。同时,慢生活是当下很多年轻人所向往与憧憬的,和老人作画,和老人唱歌,和老人互动,可以极大程度地改善年轻人和老人双方的孤寂感。年轻人的活力,老人的经验,两者充分融合,对消弭或缓解年轻人与老人之间的代沟具有重要的意义。
“消费方式分年龄阶段也是相对的,不排除一部分是重合的,即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有部分重叠或共识,比如,部分老年人也爱穿花哨点的衣服。”江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心理学教授王君柏分析,消费方式重叠的原因,一方面可以从经济角度考虑,因为人们做出一个选择的时候,经济的因素具有决定性,即只要是经济可行的,就会有市场;另一方面,现代通讯、资讯的发达,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年龄之间的认知差。王君柏解释说,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共同行动,对于增进年轻人与老年人在思想观念、消费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理解与交流,促进代际共融,都有积极的作用。
“蹭老”能否双赢
不同于“蹭”旅游、“蹭”吃饭,年轻人涌入老年大学一事引起了更多讨论,有网友认为这一行为挤占了原本属于老年人的资源、福利,报名的年轻人多了,老年人报不上名怎么办?
搜索资料发现,有的老年大学已经拿出举措,比如,在报名时设置年龄限制,优先保证老年人的入学资格,如无锡市老年大学的招生简章就显示,招生对象为男年满55岁,女年满50岁,80岁以下能自主学习的退休人员。若是细究,其实不用过分纠结于这种担忧,毕竟老年大学本身就是为退休人员量身设计的,课程主要都安排在周一到周五,仅这一条已经筛掉了大部分上班族。
10月18时,网络上出现了一条热搜“年轻人开始反向消费了”,说年轻人不再追求“贵就是好”,而是更注重性价比,“蹭老”式消费其实也是如此,这一届年轻人不抠门、不吝啬,但同样希望能“花小钱办大事”。以老年大学为例,在保证老年人优先的前提下,若还有多余的名额,向全年龄段开放又有何不可,既满足了年轻人的学习需求,也让老年人有机会交到同窗忘年交。这样,老年人与年轻人各得其乐,其乐融融,何乐不为呢?
(晚报记者 甄泽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