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市场

监管层再表态支持房企合理融资

业内盼出台更多政策

  在“认房不认贷”、下调房贷利率等一系列需求端的利好政策之后,监管层又在融资端释放出了积极信号。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再次明确,要一视同仁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并稳妥化解大型房地产企业债券违约风险。

  业内有观点指出,当前房地产行业的主要矛盾在于开发商的信用风险太高,银行“惜贷”、购房者“惜购”情绪,形成恶性循环,破解这一循环的关键在于解决房企的信用风险。业内仍在期盼有更多的融资支持政策出台。

  房企融资仍在探底

  10月21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潘功胜表示,对房地产市场风险,按照因城施策原则,指导各地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力度,一视同仁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方面,潘功胜指出,稳妥化解大型房地产企业债券违约风险。

  事实上,对于融资这一房企命脉,监管层自2022年底以来给予了许多大力度支持,包括“金融16条”“三支箭”等政策。进入今年7月份以来,监管层又对房企融资进行了多次调研并予以支持。

  7月中旬,监管层对“金融16条”相关政策的延期给予了房企及行业更长的缓解期;8月初,对一系列包括房企在内的民营企业进行调研,推动银企供需对接;8月底时再强调要继续落实好房地产“金融16条”;同期,证监会也表示要保持房企股债融资渠道总体稳定,支持正常经营房企合理融资需求,并发布了包括上市房企再融资不受破发、破净和亏损限制等。

  有不少房企都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推动了债券发行,包括龙湖、金辉、新城控股、卓越、美的置业、中骏、碧桂园等多家企业都获得了监管层背书,“第二支箭”的支持范围呈扩大的趋势。同时,股权融资也有所进展,8月份,雅居乐、华发、碧桂园先后发布了配股融资的计划。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上述引导和指导尚未能给房企带来足够多的融资现金流。据克而瑞对80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数据统计,2023年1-9月,融资总量约为4903亿元,同比减少超2成;其中,典型房企发债总额约为2600亿元,超96%为境内发行。同期,剔除掉已经提前赎回的部分之后到期的境内外债券规模合计超5220亿元。债券发行规模远不及偿还规模。

  在股权融资方面,虽然政策上有不少松动,有30余家企业发布了定增信息,但历时半年后,招商蛇口的定增并购事项才获深交所审核通过,此后福星股份、中交地产、陆家嘴、保利发展等集中获批。不过,截至目前,定增融资落地的仅招商蛇口一家,发行规模约85亿元。

  信贷融资的支持力度也不及预期。中国房协近期对外披露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银行的授信房企主要是央企、国企,混合所有及民营房企很难获得授信,或授信额度很少。亦有房企向记者表示,目前授信额度的落地,需要通过新增建设项目进行申请,而大多数民营房企近两年都缩减投资,新增项目极少,很难通过新项目获取增量融资。

  整体来看,当前大部分房企的融资情况并未得到有效改善。第一财经获取的一份调研资料显示,截至8月底,某TOP20房企的经营现金流流入无法覆盖融资净流出、两者差额为20亿;另一全国性房企近三个月新增融资也基本为零。

  新增融资不易获得,存量债务的展期也存在不少困难。上述调研资料显示,在“金融16条”的指引下,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实现应展尽展,但部分项目在展期时,有银行不同意延长原有合同期限,只调整分期还款节点,实际上并未解决销售进度和还款节点不匹配的问题。

  对于不少已在推动债务展期的房企来说,每笔境内债券的展期都要与投资者进行多轮谈判。例如旭辉旗下近日通过展期的两笔境内债“20旭辉03”、“中金·旭辉集团1号物业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成功展期,但其展期投票过程一度延期,经过多轮沟通和谈判才得到通过。

  有业内人士指出,行业内大量民营房企面临着相似的困境,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内企业的经营困难局面。

  信用风险持续

  新增融资有限,再加上销售市场修复缓慢、融资持续流出,越来越多房企资金状况难以支撑经营所需,新一轮房企风险事件随之发生。

  8月以来,又有多家房企先后出险。8月中旬,头部民营房企碧桂园正式对外表态称,将与债权人保持沟通,采取各种债务管理措施,并宣布旗下11只境内公司债停牌,拉开债务重整的序幕;10月中旬,也正式启动了境外债的重整工作。这一时期,一直在努力偿债、保证信用的华东民营房企中骏,也开始寻求境外债务管理。

  民营房企接连出现风险的同时,混合所有制房企的风险也逐渐暴露。8月底,远洋完成了“18远洋01”的展期,暂时缓解了流动性压力,但进入9月份,该公司还是宣布暂停支付所有境外债务,并对境外债务进行全面重组。

  远洋集团在2023年中期报告中曾对当前的行业形势进行了如下总结:因销售长时间低迷,去年底中央出台“金融16条”和“三支箭”政策支持地产融资,但金融机构依然对地产投放抱持谨慎态度,多数房企融资举步维艰。“自2021年下半年至今,房企已承受两年销售回款下降同时融资净流出,现金流已至极致。”

  风险的扩散让资本市场风声鹤唳。近日,金地前董事长凌克的突然辞任引得市场一阵恐慌,遭遇股债双杀,境内债券连续数日大跌,其中“21金地01”等债券在五个交易日的累积跌幅超50%。

  资本市场上的负面消息,进一步向销售端传导。某房企内部人士曾向记者透露,推进债务重组的当月,公司的销售表现就已经被明显影响。

  以碧桂园为例,今年1-8 月,该公司实现权益销售金额1488.1亿元,同比下降39%,8月单月仅实现权益销售金额79.8亿元,同比大幅下挫超7成,环比下降33.9%;9月单月继续下挫至61.7亿元。

  不只是出险房企表现欠佳,百强房企整体的销售都不算理想。第三方研究机构克而瑞发布的销售数据显示,在传统销售旺季的“金九”,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4042.7亿元,单月业绩环比提升,但与2022年同期相比,降幅仍近30%,保持在高位。

  由此来看,过去一轮需求端的利好政策,对市场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事实上,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矛盾在于开发商的信用风险太高,背后的原因即是融资约束政策太严。

  在徐高看来,破解当前难题的入手点便在于解决房企的信用问题,第一步要放松“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等融资约束性政策,第二步则有必要成立国有房地产纾困基金,由此基金入股民营房企,持有这些房企的少数股份,借此降低地产开发商的信用风险,推动市场修复,最终回归正常经营等。

  亿翰智库亦建议,协调银行和金融机构落实“金融16条”,更大力度支持民营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推动“第二支箭”落地,进一步打开信用类融资渠道;正视开发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保护优质头部企业,防止出现新的爆雷。对于已出险房企,则支持企业对存量债务打包整体重组,以更高效、系统性解决民企流动性问题,助企业能腾出精力投入经营和交付,早日回归正向循环等。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