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2023天津马拉松赛上,一位断臂白发跑者“火了”,年逾古稀参加全程马拉松并安全完赛,让不少网友直呼“了不起”。
从跳水的“天津伯伯”到满头白发的“断臂跑者”,今年以来,“天津大爷”们一次次展现着天津这座城的独特魅力。日前,记者采访了多位身怀绝技的“天津大爷”,一探他们“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
满头白发的断臂跑者
凌晨4点,72岁的刘润龙穿戴好装备,认真做着跑前的准备活动。只要天气状况允许,每天早上他都会沿着海河一路奔跑,摆动着残缺的右臂在一座又一座桥间穿梭,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刘润龙的家中摆满了奖杯、奖牌、奖状,这是他在马拉松赛场奔跑四十多年的见证。
天津是全国最早开展马拉松赛事的城市之一,1981年,第一届“飞凤杯”国际马拉松赛在这里举行。那一年,30岁的刘润龙第一次走上马拉松赛场。“当时大多数选手的装备就是一双球鞋和一个水壶,跟那时候相比,现在东西太全了。”刘润龙说,在跑步的时候,总能感受到生命的热烈力量。
1996年,刘润龙在工作中因伤失去了右手,也因此一度消沉。热爱跑步的他,只有在跑步的时候能忘却烦恼。为了安全健康地跑,他每天凌晨4点开始训练,并摸索出一套训练方式。一有机会,他就去拜访专业运动员、教练员,到专业的运动队参加训练。“是跑步让我走出了人生低潮。”刘润龙说。
跑友蓝根良是一位练习长跑不久的业余跑者,一次晨跑时遇到刘润龙后,就被他身上坚韧、乐观的品质感动。“每个人都会经历生活的苦难,但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向,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有决心、有毅力、有勇气,就无法阻挡前进的脚步,收获快乐与幸福。刘润龙身上这种积极心态对身边的每个人都是极大的鼓舞。”他说。
“马拉松是一项专业运动,既要有勇气和魄力,也要对这项运动有敬畏之心。”用时4小时16分,刘润龙在2023年天津马拉松中安全完赛。“我只有一只手,但我两条腿还在。只要还能跑,我就要一直跑下去。”刘润龙说。
用脚尖舞蹈的银发花毽队
在天津市民园体育场,有一群热爱踢毽子的老人,每天上午,他们都会来到这里进行体育锻炼。记者见到他们时,他们正四个人组成一队,在花毽的飞舞间,平、磕、拐、奔、跳等动作相继上演,令人眼花缭乱。
“这叫‘轮子毽’,是天津花毽爱好者们最擅长的形式之一。”今年64岁的花毽爱好者刘洪鑫是这支“民园花毽队”的队长,他介绍说,2008年,天津的天穆村花毽队受邀在奥运会比赛间歇进行表演,是当年唯一一支在奥运会赛场进行表演的民间体育队伍。正是因为受此启发,才有了这支花毽队。
“毽子虽小,但脑、眼、身、腿、脚,样样都能锻炼到,再加上天津人身上特有的‘哏’劲儿,一群有共同爱好的老人在一起,每天都是乐乐呵呵的。”刘洪鑫说。
“上了岁数,一是怕身体不健康,二是怕与社会脱节。”今年72岁的魏玉萍是天津市花毽项目专项指导委员会的顾问,也是“民园花毽队”的教练。他说,踢毽子不受天气和场地限制,活动强度也相对适中,且兼具体育和社交属性,深受老年人的喜爱。
这些年天津市群众体育项目的快速发展也让魏玉萍感触颇深。“近年来,天津市开展了一系列群众体育赛事,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科学健身、快乐健身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他说,“在这样的观念引导下,天津‘银发族’的生活正越来越丰富。”
藏在公园里的体操队
吊环十字支撑、单杠腹回环、倒立行走、朝天蹬……体操动作加上杂技表演,动作流畅自然,完成得干净利落。表演这些绝活儿的不是专业的运动员,而是活跃在天津市西沽公园内的一支“老顽童”体操队。
“他叫实在人,吊环十字最精神”“他叫大力王,力量他最强”“他叫吴玉祥,倒立他最强”……组织着训练,队长佟玉根介绍起了队伍的成员,在这支队员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队伍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活”,其中年纪最大的已经79岁,最年轻的也已年过半百。
“健身锻炼最关键的是要科学健身。”佟玉根介绍,近年来天津打造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从设施建设入手,依托已有公园,打造全民健身中心以及健身园,让市民在家附近就能找到合适的锻炼场所。在西沽公园里,篮球、游泳、乒乓球都有了活动场地,“老顽童”体操队也有了自己的“主场”。
“过去我们在树林里的泥地上练,现在条件越来越好,大家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佟玉根说,随着大家水平的不断提升,“老顽童”体操队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除了固定成员外,还有百余位健身爱好者经常一起参加锻炼。“我们也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他说。
“老顽童”体操队的成员们都有一个共识,对老年人来说,精气神非常重要。为此,团队提倡离开手机,不做“低头族”,要做“挺胸人”。“我们不服老也不怕老,小时候都是‘孩子王’,老了也要强。身体健康才能生活有质量。”佟玉根说。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