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例行政策吹风会上,民政部、商务部、财政部等部门就落实《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进行了介绍。记者关注到,方案里提及了要摸清当地老年人真实的助餐需求、就餐方式和价格承受能力。同时,要支持推动经营主体降成本、提质量、树品牌,实现保本微利、可持续发展。
目前,无锡“锡心香伴”的助餐品牌已初具规模,建成并投入运营133家助餐中心,实现街道乡镇全覆盖,同时,已有619个社区(村)助餐点,日均就餐人次2.7万人,构筑起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无锡老人对现状是否满意?他们还有哪些诉求?记者用一周的时间走访了多个助餐点,了解值得借鉴的经验。
老年餐天天供、有人送,可行?
20日中午,来自东北塘的袁子炎在锡惠公园早锻炼结束,10点多就来到盛岸二村,准备用餐。老袁来的这家惠山街道汉悦养老助餐中心虽然在新村里,但老袁喜欢来,有时吃面,有时馄饨,有时来份快餐,“我10天有8天在这里吃饭”。72岁的他表示,这里环境卫生不错,价格公道,服务态度也非常好。
这里对所有60岁以上老年人开放,不分区域,只要携带身份证就能录入系统,以后每次来都只要刷脸就能享受优惠。门市价13元一碗的开洋馄饨,老年人助餐价只要9元,相当于打了个七折。这里针对老人的折扣基本在七折左右。从早上7点左右一直经营到晚上8点,一日可供应三餐,365天无休。
“汉悦”这样的供应时段,不少老人都表示满意。而大部分老年助餐点只提供中午一餐,且一般只有周一至周五供应。有些助餐中心离老年人还比较远,走过去要不少路,腿脚不便的老年人觉得不方便。
据了解,惠山街道汉悦养老助餐中心,开始以面条、馄饨为主,最近中午有饭有菜供应,还为棉花巷等较远地方的老年人送餐。“汉悦”的负责人范磊说:“自己的父母也已80多岁,就想为老人做点事,让他们每天能吃点热乎的。”范磊表示,他认真调研过老年市场,觉得需求不会小。
一些老年助餐中心无法实现晚间供餐和周末配送的原因比较多。有的助餐中心发现,晚餐的需求量不大,不少老人会将中午的饭菜留一部分到晚上吃;有的助餐中心表示,有些饭菜是直接送到社区助餐点分餐,因周末工作人员休息或人手少,只能不供应。
离助餐中心较远的地方,锡城多地都开辟了助餐点来解决。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会有志愿者送上门。有些地方则在探索市场化的方式,比如河埒街道助餐中心附近腿脚不便的老人,可以购买每月100元约26天的送餐服务。“每位志愿者一般在1小时内能送完10户家庭”,那里的负责人张彦表示,一个月能赚1000元零花钱,甚至还有外卖人员愿意来当这样的志愿者。志愿者固定,也能和老人建立联系。有次志愿者发现一位每天订餐的老人没来,立即上门查看,发现对方晕倒在家,避免了事态的发展。
老年餐价格差异大,是啥原因?
23日中午,梁溪区北大街街道的助餐中心,77岁的过定邦在这里吃午饭。他觉得中午10元左右的老年餐分量还可以,会留一些晚上吃。周末则到社会快餐店解决,一个月餐费为800元左右。
24日中午11点出头,家住梅梁新村的柏正洲从家里出发,到取餐点取回他的午餐。咸鸭、宫保鸡丁、茼蒿、炒青菜和番茄蛋汤,四菜一汤,一共只需要花5元。柏正洲今年77岁,老家在盐城,爱人是知青,他跟随爱人来到无锡,两人都已年过七旬。如果哪天不想烧饭了,他们去1公里外的街上,要走上20分钟左右,很不方便。现在他走到梅梁新村里的老年助餐点,只要5分钟就成,“真是方便了老年人。”柏正洲表示,饭菜质量还可以,每周都有菜谱贴出来,大荤有肉圆、红烧肉、鸡鸭等,天天有变化。5元一餐的价格,外面吃不到,他觉得很实惠,每天助餐点都有百来人在这里吃饭。
不同助餐点价格各不相同,为啥有的10多元,有的只要几元呢?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马山街道)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5元的老年餐仅针对7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主要考虑到马山范围内的老人退休金比较低,子女们大多都已搬出去住了,周边的商业配套也比较少。一些老人每天就是面条、咸菜将就一下。“就想让他们能好好吃顿饭”,该负责人介绍,再加上这部分人群在马山的人数较少,政策才有可操作性。补贴主要来自滨湖区的慈善资金以及少量企业的赞助,这其实就是针对马山高龄老人制定的特殊政策。
在最近亮相的《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中,记者留意到,国家提出要聚焦特殊困难老年群体,实施分类补贴,不搞一个标准,不搞相互攀比,也不提倡“免费餐”,重点要在“助”字上下功夫、做文章。无锡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无锡各地的助餐价格由各自制定,各地的财政状况不同,补贴也不一样。像一些农村地区有集体经济,针对失地农民养老金不高的情况,他们愿意从集体经济中拿出一部分,给这些往昔为集体作出贡献的老人增加一些福利。
助餐品种能否更丰富?
25日中午,75岁的马锡炎来到河埒街道的助餐中心拿饭。一块红烧大排10元,六只肉酿面筋20元,莴苣炒鸡片6元,清炒茼蒿5元,土豆鸡块5元,三盒米饭3元,总价54元。这是他和老伴中午和晚上的饭菜,平均到一个人每餐的餐费是13.5元。这样的模式,在他们家已持续了好几年。助餐中心可选择的菜品比较多,味道也不错,帮了他们的大忙。
在这个助餐中心,中午有约20个品种的饭菜可供选择。当天最便宜的蔬菜是蒜泥生菜,花费为4元;西红柿炒蛋、皮蛋拌豆腐、咸菜长豆、包菜粉丝都是5元;还有15元的椒盐小黄鱼、芙蓉蹄筋。周末,这里还可预订38元的东坡肉和60元的甲鱼炖鸡,方便老人改善生活。
也有老年人表示,自己家门口的助餐中心,品种一般不超过5种菜,可选择余地太小。河埒街道助餐中心的多品种又是如何实现的呢?负责人张彦表示,他们是第三方运营,经过四年多的运营,这里已扭亏为盈,即便是没有政府补贴,他们也能活下去。目前,老人用餐享受充值优惠,整体价位比市场价便宜30%。河埒街道的这个点,吸引了周边众多老人,每天都要生产三四百份老年餐,已达到最大负荷。
张彦表示,他们当时定位老年群体时做了大量调研,发现这里的老人对品质有要求,就没有做盒饭,而是为老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他们还推出了代加工服务,老人可以带食材请厨师加工,也可以在亲友聚会时,来这里点些大菜。“平均每单客餐价为20多元”,张彦表示,做好品质,老人自然舍得花钱。
当然,在张彦看来,多样化的选择也要因地制宜。在一些涉农社区,他们可能更看重价格,需要有一个培育的过程。有不少运营企业也表示,他们并不是不想做多样化,而是客流量无法支撑,多做多亏。滨湖区民政局副局长周华表示,在上海等地,不少老年餐运营方把受众打开,提供全龄段人群的餐饮服务,已能用在市场上挣到的钱来反哺老年用餐。相比于社会企业,政府给这些助老餐的企业提供了房租等方面的减免,但运营方也不能光靠政府补贴,否则永远无法做大做强。
(晚报记者 黄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