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天下

在风暴面前按下快门

“00后”摄影师刘屹靖用抖音视频科普气象知识

  2020年8月9日,刘屹靖碰见牧民时拍下的风暴。

  2020年5月5日,南昌上空的风暴雨幕。

  2020年8月1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一团弧状云如天际巨墙向刘屹靖逼近,云墙之下,狂风呼啸,暴雨倾盆。但是刘屹靖没有撤离。为了拍下这个风暴完整变化的画面,他决定坚持到最后一刻。

  然而,风暴的速度超出了他的预判,刹那间“阵风锋”吹出的10级大风呼啸而至,扬起几十米高的沙尘,相机在一瞬间被狂风掀翻,他只能紧紧抓住越野车的车架,整个人被风吹得几乎双脚离地。在驱车逃离的路上,刘屹靖又遇到了下击暴流,冰雹混着雨水砸落在车身上……

  这是刘屹靖第一次感受到自然的威慑力,而最终拍摄到的弧状云影像却坚定了他做“风暴摄影师”的信心。

  世界上没有两团完全一样的风暴

  追逐风暴,就是与时空竞赛。

  每次出发之前,刘屹靖会事先查好气象预报资料,预估风暴可能形成的区域,到了当天再根据实时的资料规划路线,去跟风暴“碰头”。

  “追风暴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事情。从看清风暴到暴雨大风冰雹怼脸上,可能两分钟不到。路上的任何一个失误,可能就是今天的空手而归。”刘屹靖说,一些几十秒的延时摄影作品,都是七八个小时艰辛奔波换来的。

  可他喜欢拍风暴,就是因为风暴的不确定性。“世界上没有两团风暴是完全一样的。每一次追逐,每一次拍摄,每一次观测,可能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自然的不确定性带给我们的一种特殊价值。”

  上初中时,刘屹靖通过网络,看到了国外一些风暴摄影师拍摄的作品,那时的他产生过一个想法:如果能在中国亲眼见到或者拍摄这样的风暴会是什么感觉?虽然龙卷风在中国发生概率相对较低,但这个想法激励他不断探索。

  2020年5月,自学1年摄影的刘屹靖,在江西南昌拍摄到了一场“多单体”雷暴。这一刻他意识到,在国内追逐风暴,并非遥不可及。

  从那以后,刘屹靖开启了他的风暴摄影之路,后来成为了中国首位职业风暴摄影师。在过去的4年时间里,他跨越近8万公里路程,拍摄过数百团风暴,在抖音上拥有19.4万粉丝。

  在置顶视频中,有一条他风暴追逐与摄影历程的精彩集锦,获得了14.5万点赞。3分钟的影像,将奔涌向前的弧状积雨云、极具压迫感的乳状云、时隐时现的蓝色“冰雹核心”等等奇幻景象串联成一部惊醒动魄的自然史诗……尽管隔着屏幕,人们也依旧能感受到刘屹靖所说的“太震撼了,太震撼了”。

  2021年8月22日,刘屹靖在内蒙古通辽市拍下了一幅国内迄今最完整、典型“超级单体”风暴影像,被业内誉为国内中尺度气象学“里程碑级”的风暴摄影作品,并登上了SCI期刊《大气科学进展》的专刊封面。

  作为抖音上最会“跟风”的摄影师,刘屹靖曾直面过酷似外星母舰的超级单体雷暴,亲临下击暴流“发威”现场,还经历过1秒钟十几条“云砧爬行者”闪电从头顶划过的魔幻景观。对他而言,用镜头捕捉自然界那些极端而震撼的美,就是梦想照进了现实。

  不应只拍风暴,更应拍风暴下的人

  刘屹靖对自己这份工作的认识,在2020年8月的一天发生了转变。

  那是他第三次去内蒙古拍摄风暴。在乌兰察布的旷野,刘屹靖正沉醉于一片迅速“炸开”的风暴云团。

  正在这时,有一位牧民走了过来,听说刘屹靖在拍风暴,立刻脸色大变,甚至带着一丝哭腔说,“你们这些摄影师就应该过来多拍一下我们!你知道今天下午的风暴有多严重吗?种了一年的庄稼原本都可以收了,结果全被冰雹打坏了!还有我的三轮车,挡风玻璃都被打烂了。”

  那是刘屹靖第一次真正感受到风暴受灾者的现实状态和心情,他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这段话一直在他心头萦绕,促使他重新审视自己对于自然极端之美的追求。

  极致的风光下,其实是一场场灾害性的天气。刘屹靖认识到,身为了解气象的人,不仅要分享风暴景观本身,更应该把它与科普知识结合起来,帮助人们理解并防范极端天气。于是,他决定让自己的作品承载更多的意义。

  “从这期视频开始,我将和大家聊聊天气分析以及气象科普方面的内容。”这是刘屹靖发布的第一条“四方说气象”科普视频,他坐在镜头前详细地讲解了南方高温的原因。在后来的作品里,他又结合山西暴雨、美国龙卷风等气象热点进行科普,辟谣“雷雨天打手机会被雷击”“地震云”的存在。

  早期,刘屹靖发布的作品只是纯粹的风暴大片,用他的话来讲就是“观众看得一阵兴奋,看多了就觉得很空洞、乏味。”后来,他在影像作品中加入文字注解,分析风暴的结构和征兆,科普风暴可能带来的极端天气,让每一个人都能看懂这些风云变幻背后的奥秘。

  现在,刘屹靖不只拍风暴,也将镜头对准风暴下的村庄。在2023年10月31日发布的视频中,他首先展示了一朵宛若棉花糖的蓬松积雨云,随后,视频转向了他深入积雨云下方调查后揭示的情景——一个被冰雹袭击的村落。这样鲜明的反差,使气象科普的呈现更为立体和生动。

  今年4月30日,央视新闻对刘屹靖进行了专题报道,不仅肯定了他作为摄影师追捕自然奇观的艺术成就,更强调了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白岩松也曾评价刘屹靖为“互联网时代特别需要的老师”。

  刘屹靖希望自己的努力能为防灾减灾事业贡献一分力量,唤起公众对气象现象背后深层含义的思考。“我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就是希望风暴只出现在没人的大草原,或者是戈壁滩,一旦这些风暴来到人类的家园,就是不折不扣的灾难。”

  风暴是初心,科普也是

  4岁的时候,刘屹靖从一本《风力歌》中开始对气象产生兴趣。当其他小朋友还沉迷于动画片时,他却日复一日地看着天气预报。十几岁开始,每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他就拿着像素并不高的手机冲到窗前,拍下狂风暴雨的场景,直到风雨结束。

  进入中学以后,他就开始自学大气科学方面的知识,并且加入了好几个气象爱好者群,经常就生活中的气象现象进行交流。

  在那时,他就已经热衷于在社交平台上做气象科普。“比如说南昌来了强冷空气,狂风大作,我就会下意识地拍下来,然后直接写一篇1000字的科普文章发出去。”提到做科普的经历,刘屹靖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兴奋。

  尽管高考前的一场肠胃疾病让他未能进入理想中的气象专业,但他的热爱并没有分毫减退,反而是在摄影和气象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交叉点。

  在刘屹靖看来,他拍风暴是追寻儿时对雷雨的初心,而如今将这份工作与科普相结合,则是延续了高中时期对科普的初心。

  在不去“追风”的时候,刘屹靖总是待在家里处理图像、制作视频。抖音上一条几十秒的视频,往往需要一周时间制作,他所追求的优质科普视频,不是单一价值观的输出,而是结合极致影像、气象热点和Vlog的多元化表达。短视频让复杂的气象知识变得亲近而易懂,使普通人也能感受到科学的魅力,进而认识到,在这个星球上,了解和尊重自然力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大众的回应,也让刘屹靖更加坚定了做科普的信心。2021年5月,他分享了福建漳州一片青蓝色雷雨云的视频,并提醒大家这预示着冰雹即将到来。有一位网友回复“天青色等冰雹?”这让刘屹靖印象很深,这说明大家理解了这种现象,还能如此形象地概括出来,让他感到很欣慰。“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唤醒大家的意识,了解到极端天气离我们并不远,就是我做科普的意义。”刘屹靖说。

  刘屹靖的人生轨迹,犹如他所追逐的风暴,充满了不确定性。无论是挫折的低谷还是成就的巅峰,他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以一颗热忱的心,感染和激励着周围的每一个灵魂。对于未来,刘屹靖不做预设,只愿意将每一刻作为生命中的永恒,致力于他一生的追求——在风暴面前按下快门。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追逐的过程才是人生的意义。

  (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