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晚报记者 晓城)近年来,面对商事案件数量不断增长的态势,市法院携手市工商联、市仲裁委等各方力量,共同输出更高水准的法治服务,努力让商事纠纷得到优质高效解决。昨日,市中院联合市工商联、市仲裁委召开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典型案例并发布商会调解组织和商事仲裁组织网格图。
发布会上发布了商会调解组织和商事仲裁组织网格图。如果商事主体出现商业纠纷,除了到法院还可以就近找商会调解组织和商事仲裁组织来解决,商事纠纷有了更多的解决渠道。“对标营商环境评价要求,我们聚焦诉前调、商会调两个重点,力争商事矛盾调于诉前庭外。”市中院民二庭庭长蒋馨叶介绍,今年1月至9月,全市法院商事案件诉前调解立案数为56814件,其中诉前调解成功案件数为13511件,诉前调解成功率为23.78%,商事案件诉前调解工作成效初显。
2019年,市中院与市工商联成立了全省地级市首家商会调解中心“无锡市法联商会商事调解中心”。今年以来,全市各基层法院加快商会调解组织机构建设,大力推广“法庭+商会”模式,以法庭为核心整合辖区商会调解资源,助力商会调解组织快速布点,起步运行。目前,全市法院已推动设立商会调解组织23家,专职调解员36名。
案例
商会调解具有贴近企业经营实际、前移解纷服务端口等优点。商会成员往往更能了解企业纠纷症结,以较低的成本、高效率的运行模式和调解机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2020年5月,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三条熔喷布生产线,价款共计150万元。乙公司向甲公司交付三条生产线后,甲公司未按约支付货款,乙公司起诉时发现甲公司已注销,乙公司遂起诉甲公司的三名股东,要求三名股东在欠缴出资款的范围内对甲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该案一审判决后,三名股东提起上诉,认为甲公司购买熔喷布生产线后,市场行情巨变,亏损严重,不得已才注销了甲公司,三名股东不应承担责任。一审法院曾组织各方进行调解,因分歧较大,未达成一致意见。
该案进入二审后,梅村街道商会调解员暨梅村商会会长王国平了解到甲公司、乙公司都是梅村当地企业,便邀请双方到梅村商会,通过拉家常的方式进行调解,迅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王国平会长向双方分析了疫情对各自经营的影响,耐心沟通后,乙公司愿意在货款上做出让步。最终双方握手言和,三名股东向乙公司支付了部分款项,乙公司也挽回了部分经济损失。 (晓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