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极美,在于它四时各具韵味。这个秋天,不妨放慢节奏,让生命有所沉吟,把平凡日子蘸满秋韵,在生活的琐碎中拥有闲情,活出独属于中国人的极致浪漫。
赏秋菊
秋意浓,霜露降,桂花落,秋菊开。菊花,在秋风中开得飘逸潇洒,留给世人阵阵怡人香气。无意争奇斗艳,不争不抢,热烈而不放肆,甘做萧索秋日的点缀。恬静淡然的美,只消瞧上一眼,秋燥便也减了几分。这个秋天,赴一场菊花之约,让你在暖阳普照的日子里,尽享菊香芬芳的愉悦之情。
观秋云
秋日宜观云。古称:“春云气润,夏云诡秘,秋云缥缈,冬云凝重。”四时之云各有不同,秋天的云则格外体贴忙碌的生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的云,豁达洒脱;“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苏轼的云,悠闲惬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的云,感慨万千。
饮秋茶
都说“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秋茶也是一年中令人偏爱的茶。这样的季节,身体天然地需要一盏温热浓香,去抵抗由热转凉、由盛转衰的气温和物候变化。茶的暖香既熨烫肺腑,清洁肠胃,又与季节相适配,连缀诗意,真是凉风秋雨里最画龙点睛的那一笔。
尝秋蟹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秋天,是吃蟹的“黄金时期”。因为农历九月雌蟹的黄最满,十月公蟹的膏最足。那浓鲜流油的蟹黄,透明丰腴的蟹膏,光想想就要流口水。苏东坡直言不讳对蟹的一往情深:“不识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陆游也是位嗜蟹人,还以诗记载食蟹经历:“村场酒薄何妨醉,菰正堪烹蟹正肥。”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说:“蟹是美味,人人喜爱,无间南北,不分雅俗。”
望秋月
古礼有云,“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在秋天,连帝王都要去祭月,可见月之于秋天的重要性。秋天的月,是一年中最美的月。天清云淡,风柔夜静,在秋季格外开阔舒朗的夜空中,月也亮得格外明媚清丽。所以连禅诗都夸赞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可见,秋里望月,才是最合时宜的赏月。
酌秋酿
秋酿的酒是丰盈的、内敛的,沉淀了一夏的躁动,缓缓释放出更为成熟的韵味。李白的月下独酌,孤独也浪漫:“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鲍照的秋夜畅饮,恣意且欢乐:“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夜长酒多乐未央。”林清玄的上乘喝法,有趣亦有情:“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
听秋雨
秋雨在凉意浇打里,特别能让人听出叹息,听懂相思,听尽人生。李商隐最喜欢雨落残荷的暮晚,听那雨声,仿佛在倾诉相思:“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纳兰性德在秋雨绵绵的夜里,回想一幕幕往事,心潮起伏:“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张爱玲说,秋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闻秋桂
如果植物有“人设”,桂花一定是个撩拨高手。每到桂花盛放时节,“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的桂花便会散发远溢千里的幽幽香气,暗戳戳地撩拨着各人心绪。李清照曾赞其颜:“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王维曾述其景:“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宋之问曾咏其香:“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拾秋叶
《淮南子》曰:“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古人是以“一叶知秋”的理念,通过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窥见夏秋交替。范仲淹于边塞生涯中,看长空澄碧、大地橙黄,秋思绵绵:“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杜牧于夕晖晚照下,赏枫叶流丹,层林如染,连连赞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