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翼民 文 |
重阳高秋,一拨老朋友假座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面馆吃面。入得面馆,与老友们握手寒暄之余,一眼望见大圆桌已经摆起了吃面的排场——姜丝、辣菜、蘑菇、八宝酱、焖肉、排骨、脆鳝、雪菜肉丝……洋洋洒洒都是吃面的伴侣,体现了江南人饮食的精致。我猜度今天的一碗面,因有偌多佐菜和浇头必定异常出色呢。在江南,一碗面的高下,一是看汤水,二是看佐菜和浇头,二者皆备,这碗面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于是众宾客都翘首等待主角一碗面的大驾光临。
一面等待,一面拉着家常,家常的主题便是江南面食,说起了苏州的面、无锡的面、常州的面。说苏州面的代表无疑是焖肉和爆鱼浇头,豪华的是枫镇大肉面和三虾面、秃黄油面;无锡面的代表应是老式面,一碗宽汤的老式面诸味齐备,等同于一锅三鲜煲汤;常州的鸡汤银丝面,细滑丰润,享誉沪宁沿线。我还补充说,杭州奎元馆的虾爆鳝面亦足以傲视江左,还有嘉兴、湖州城镇的现炒浇头过桥面,在江南也很有色彩……就在我们闲聊江南诸色面点时,服务员竟然川流不息端来了一道又一道菜肴,水晶虾仁啦、清炒蟹粉啦、炒蹄筋啦、银鱼炒蛋啦,居然还有一人一盅的元盅鸡和排骨哩。众人忍不住问道:“面呢?”咋的一大桌热炒上得满满当当,竟然主角面条仍“犹抱琵琶半遮面”迟不登场?
做东者笑着关照我们说:“吃吧,吃吧,先吃起来,好好品尝各种菜肴,然后让面条适时赶到”。正说着,面条到了,竟然一人只一小碗,汤好、面健,居然同时大驾光临亮相的还有面之王者——两面黄呢。我不禁赞叹道:“好哇,说是吃一碗面,竟然扩张为一桌色彩缤纷的宴席哩。”
于是众说佥同:“真是难得一见的面宴呀!”
做东者笑道:“我们只关照面的浇头尽可能丰富点,不料想竟至演化为一席面宴哩,也好呀,江南的风格嘛,可俭可丰,俭者回归到一碗面,丰者扩张成一桌宴。”
我不得不佩服江南人可俭可丰的智慧,这样的智慧乃饮食文化的体现,只一碗面而已,真的千姿百态呀,最简单一碗阳春面也受到江南人的尊崇,制作绝不苟且,而且冠以“阳春”这样的美名。记得年轻时到过许多的地方,吃过各种面条,却是左右不如家乡的一碗阳春面好吃,当然这也是乡情使然呢。时至今日,阳春面已经悄然隐身,代之以各式各样的高档面条,有的海鲜面之类,居然要数百元一碗,我想,面条尊贵若此,倒不如扩展成眼前那么琳琅满目的面宴呢。
其实所谓的面宴,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呢,听说一碗苏式面的浇头可达六百余种,上了“基尼斯”和“非遗”。时下吃面,不整上几样浇头便觉寒酸。我家偶尔全家上面馆吃面就已然有了缩小的面宴格局,总是叫上几样浇头,有的是现成的,也有是现炒的,这一碗面条就显得分外有滋有味,此所以江南面馆林立,吃面者趋之若鹜。记得父亲跟我说过,他年轻时节曾数度呼朋引伴专门乘火车从苏州赶到无锡吃一碗老式面,吃一碗老式面等于吃了半桌汤汤水水的菜肴,好吃实惠。推而广之其实任何小吃都能拓展成宴席。忆念起三十余年前去沈阳参访,主人在老边包子馆设下饺子宴待客,菜肴自然丰盛不提,便是各种形状和馅心的饺子也是让人眼花缭乱,真是:一席饺子宴,回味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