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30日,市委书记杜小刚利用一天时间,对全市文化工作开展调查研究。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重大任务,按照全国、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以文化强市建设为牵引,增强文化自信,持续加大高水平文化供给,培育涵养城市精神和品格气质,把生生不息的江南文脉守护好、传承好,展现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崭新面貌,为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城市范例提供文化支撑。市领导许峰、李秋峰、秦咏薪,梁溪区、锡山区、滨湖区、新吴区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开门用文物”,老宅院“活”出新精彩。来到江阴市徐霞客镇南阳岐村,古朴厚重的明式建筑徐霞客故居嵌于悠然水乡中。位于新吴区鸿山街道七房桥村的钱穆、钱伟长故居(怀海义庄),不仅通过数字化展陈方式生动还原国学宗师与力学之父的“鸿山往事”,还采用情景党课、锡剧演出等突出家风家训教化、爱国主义强化、文化空间活化三大主题功能。位于老城厢的云薖园与闹市仅一墙之隔,目前已成为以文化弘扬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常来之地。杜小刚认真参观,深入了解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情况。
从遗址“出发”,探寻江南始基。坐落于伯渎河畔的无锡市梅里遗址博物馆,是我市首个在商周遗址原址上建造的博物馆。杜小刚详细询问博物馆建设运行、研究所考古和文物保护等相关情况。
从“沉睡”到“新生”,工业遗产再塑文旅富矿。庆丰文化艺术园由庆丰纱厂旧址的工业厂房修复改造而来。杜小刚要求围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真正打造有创意、有品位的热门打卡地。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已完成3.0迭代。杜小刚重温社队企业、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对沉浸式观展体验予以肯定。
文旅融合,打造家门口的“诗与远方”。作为无锡城市原点所在地,崇安寺历史文化街区焕新归来。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重要发源地之一,荣巷承载着无锡这座工商名城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印记。杜小刚深入了解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文物古迹修缮维护等情况,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选址红沙湾地区的无锡太湖植物园,目前一期启动区已完成竣工验收,正在筹备开园运营。杜小刚听取项目总体设计思路和建设进展汇报。
“无锡要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城市范例,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城市人文气质。”杜小刚在调研中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找准着力点、打造新亮点,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文物古迹保护研究利用,推动非遗保护传承,特别是要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更加注重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的挖掘阐释,助力文物古迹焕发时代新风貌。要深入实施“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前瞻谋划、加快推进以无锡乡贤文化交流中心为核心的名人展陈阵地建设,讲好“无锡名人”故事,持续提升城市文化标识度。要加快推进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提速建设文化地标建筑,持续打造小剧场,擦亮“钟书”文化名片,打造以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乡镇企业博物馆为代表的工业遗产博物馆群,让群众有更多“家门口的好去处”。(高美梅、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