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志愿者日。昨从市文明办获悉,截至目前,我市成立志愿服务组织、服务队8718个,实名注册志愿者197.3万人,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万余场次。
有需要就有志愿者
“早上7点多,市民就来排队等我们了!”每月第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南禅寺广场总是人头济济,无锡市文明办、无锡市志愿者总会品牌项目学雷锋广场志愿服务定期在这里进行。负责人余雷介绍,来自市志愿者总会、市妇联、市卫健委等单位的近40支志愿队在现场为市民进行专家义诊、免费理发、磨刀修伞等便民服务,还有剪纸传授、书画展示等文化非遗类项目。
“现在不光南禅寺广场有志愿市集,我们社区也有了。”市民姚玲珠惊喜地发现,除了定时定点的志愿服务市集,社区里的“红马甲”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我们这些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有志愿者会上门来理发、量血压等等,特别暖心!”
志愿平台更智慧化
多样化的志愿服务也加入了数字化、智慧化的“色彩”。经开区依托“一网统管”平台,打造智慧创文平台,涵盖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文明培育三大模块,建设“志愿团队”“志愿活动”功能和志愿者手机端等应用,可统一管理注册的志愿者个人信息和活动记录。
“依托智慧创文平台,能更好地协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工作人员创建和管理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团队,例如‘文化文艺’‘医疗健康’‘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队,还可以跟踪记录志愿服务团队成员的参与情况和活动开展情况。”据经开区党群工作部工作人员介绍,依托一网统管平台联动处置能力,可实现督查问题的自动化派单,快速化处理;对全区文明实践活动的组织、协调、安排和人员进行智慧调度。平台正式上线以来,已完成注册23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发布100项志愿服务活动,闭环处置问题232个。
特写
一封感谢信:志愿者与受助人的双向奔赴
“志愿者们送来了蛋糕、面条还有保暖手套,特意来给我过生日,我心里感觉很温暖。”近日,徐贵桥社区的“情暖夕阳”公益团队收到了八旬老人周妙英给志愿者沈建芬夫妇手写的感谢信,字字句句都表达着对志愿者真切的感谢。
据了解,周妙英老人听力不好,子女也不在身边。志愿者沈建芬夫妇得知了这一情况,便经常上门看望老人,节日时邀请老人参加社区的活动。“她很喜欢参加社区的活动,觉得很热闹!”沈建芬介绍,两家住得比较近,她几乎每天吃完晚饭都会去看望周妙英。“有一次她睡得早,敲门也听不见,可把我急坏了!”两家人如今几乎像亲人一般,周妙英老人将家里的座机号抄写给沈建芬,“你要叫我就打这个座机号,声音响,一打我就知道是你来了!”
在锡城,这样双向奔赴的温暖故事还有很多,一声感谢、一句祝福,是对志愿者最好的礼物。
(晚报记者 毛岑岑/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