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锡教风采

多方合力不断开创无锡教育现代化新局面

  在12月6日召开的“江苏教育现代化30周年”融媒体宣传活动新闻发布会上,无锡市发展改革委、无锡市委编办、江阴市人民政府等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无锡优先发展教育的情况。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围绕无锡教育改革发展作了点评。

  每年市级教育基础设施政府投资约8亿元、50个项目

  无锡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俞勇军介绍,30年来,市发改委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上优先考虑教育,着力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产业强市之基。

  近年来,每年市级教育基础设施政府投资约8亿元、50个项目,先后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数亿元,实施“十三五”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新建了锡师附小太湖新城小学、梅村高中空港分校等项目,实施了校园提升、实验室、工程教育等多元化学习空间建设项目。

  “十三五”以来,每年都出台引领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围绕集成电路、物联网等主导产业培育打造了3个全国性产教融合共同体、10个市级重点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成4个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了57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我市连续3年被省政府表彰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设区市,2020年无锡市入选部省共建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和国家职业教育高地建设城市。

  市发改委统筹相关部门推动高等教育提标扩面,推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转设为无锡学院;与江南大学开展合作共建,市校共建东南大学无锡校区,支持在锡高职院校升格本科高校,引进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筹划启动南京邮电大学无锡校区建设。

  将精简收回的事业编制优先保证教育领域发展需要

  无锡市委编办副主任蒋运钧介绍,近年来外来人口持续流入无锡,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人数增长将持续到2031年。在此背景下,市委编办积极探索创新,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供给方式,大力提升编制使用效益,全力助推现代化教育强市建设。

  2020年5月,无锡市被中央编办确定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城市,此次改革共精简收回事业编制3000余名。我市将精简收回的事业编制优先保证教育领域发展需要,如支持惠山区新设公办高中,从市本级下沉288名事业编制;向新吴区下达252名事业编制专项用于补齐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缺口。

  综合考虑学生人数增长情况、在编教师平均周课时量、育龄女教师比例、今后三年待退休教师比例等具体指标加强测算,结合不同学段分类施策,科学、精准、差异化保障各板块教职工编制需求。今年市级新建的4所高中所需编制全部从市本级中小学、中职学校现有事业编制中调剂解决。

  会同市教育部门制定印发《无锡市新时代强师行动计划(2023-2025 年)》,逐步压缩非教学人员编制,提高专任教师比例。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江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杭成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江阴全市上下率先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30年,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2019年以来,江阴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233.74亿元,新建学校18所、改扩建18所,新增学位36680个。2023年9月,全市专任教师交流比例达23.34%,其中江阴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占比48.58%。连续8年推进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定向培养乡村教师516名。

  因地制宜采用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老带新的集团化办学模式,组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26个,涵盖成员校76所,覆盖率达54.02%。

  江阴市93所学校创成省智慧校园,比例达 95.89%。打造“澄优课”“澄云校”等智慧学习品牌,“江阴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已建有资源包13730个,基本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对现行教材主要章节的全覆盖。

  笃行不怠,奋勇争先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陆岳新点评无锡教育发展的综合实力、质量水平和核心指标,在全省名列前茅,坚持五个统筹谋划,教育治理理念走在前列;坚持三个优先方针,教育保障走在前列;坚持四个学段并进,内涵质量水平走在前列;坚持定点发力,突破教育改革创新走在前列;坚持四个从教的工作追求,师资队伍建设走在前列。

  未来,无锡教育将继续走在前、做示范,形成更多可在全省、全国推广的无锡品牌经验,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教育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杨洁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