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北京公布地铁昌平线事故初步调查结果。12月14日18时57分,地铁昌平线西二旗至生命科学园上行区间,两辆列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部分乘客受伤。事故原因为雪天轨滑导致前车信号降级,紧急制动停车,后车因所在区段位于下坡地段,雪天导致列车滑行,未能有效制动,造成与前车追尾。
事故通报
515人送医院检查,
其中骨折102人
北京市交通委15日通报称,14日23时许,人员转运完毕,现场处置工作基本结束,共有515人送医院检查,其中骨折102人,无人员死亡。截至15日6时,423人已离院,25人留观,67人住院治疗。
事故发生后,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立即赶赴现场,指挥调度,成立现场事故处置领导小组,交通、消防、卫健、公安、应急等部门和属地政府迅速响应,全力以赴抢险救援,转运伤员,转移乘客。
目前,北京市政府已成立地铁昌平线事故调查组,将进一步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应急处置工作,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严肃追究责任,切实抓好整改。
12月15日早晨,北京地铁发布地面线及高架线路运行措施:为确保极端天气下,地面线和高架线路列车运行安全,所有地面线及高架线路均采用人工驾驶模式,采取降速运行措施,发车间隔将会适当拉大,沿线公交将加大运力接驳,乘客可按需选择公交出行。
亲历者回忆
事故发生在列车紧急停车后再次起步时
12月14日傍晚,刚下班的优优从西直门上车乘坐地铁13号线在清河站换乘昌平线,目的地是沙河。优优通常乘坐5号线通勤,而这天她要前往沙河和她丈夫会合。她刚换乘到昌平线不久,事故便发生了。“一辈子都遇不上一次,被我遇上了。”优优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优优回忆,列车从西二旗站出站行驶几分钟之后,广播突然播报要临时停车。大约停了几分钟后,车再次启动的时候突然一声巨响,整个车厢就全黑了。“黑了之后,我们车厢和前面车厢的连接处断裂了,断裂长度大约有10米,有人掉下去了,整个车厢的人都朝后面摔倒了。”回忆起当时的经历,优优仍心有余悸。
事故发生时,优优虽然拉着列车的扶手,但猛烈的撞击仍然导致她的肩关节受伤了。15日,优优来到清华长庚医院检查,医生建议她卧床休养一周。对于治疗费用问题,优优向记者透露,拿着票据去找地铁昌平线任何一站的工作人员就可以报销,自费和医保都可以。
对于事故发生后的处置,优优表示都比较满意,“消防和地铁工作人员真的很不容易。也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善意。”
专家解读:
极端气象条件
或对列车设备提出挑战
北京交通大学综合交通系统科学研究所主任徐猛教授告诉记者,地铁的运营安全程度是比较高的,由于设备故障导致的事故十分罕见,结合过去10年的统计分析,这一数据非常少。对于紧急制动停车的情况,徐猛向记者解释,乘客在日常乘坐地铁时,偶尔也会遇到紧急制动停车,其原因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地铁运营系统预判到前方运行状态出现问题时会进行紧急制动;另一种是当列车发生如断电等故障时,也会进行紧急制动。“列车紧急制动后,后车以及线路上其他行驶的车会有紧急的调度控制。”
徐猛还向记者介绍,在极端天气预警发出之后,地铁运营方对列车设备有专门的应对机制来防范可能发生的事故,包括对列车设备检修等相关的流程。但极端气象条件或气温骤降骤升等特殊情况或对设备的安全性提出了一些挑战。
一位不愿具名的地铁安全方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地面和高架线路,其运营安全可能受极端气象条件的影响。列车运营系统在设计时是安全导向的,单纯的大雪或者大雨不足以发生事故,但可能会成为列车设备发生故障的诱因。列车发生故障后,处理不当或是一些客观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新华社、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