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聚焦基层医疗提档升级 让百姓更有“医”靠

  市民在鸿山医院就诊。

  日前,无锡市人大常委会第四期“人大代表议事厅”活动围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主题展开议事交流。现场,人大代表、市民代表抛出问题直击基层医疗痛点难点,政府主管部门一一回应答疑,共同就推进基层运行机制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留住基层卫生人才等问题剖析探讨,助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更好满足百姓“家门口”的健康服务需求。

  家庭医生、家庭病床织密基层医疗服务网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这个主题真正回应了老百姓的呼声。但从基层了解到的情况看,‘家庭病床’受益面还不广,不少老百姓还不知道或不清楚签约‘家庭医生’可以享受哪些服务,如何让这两项举措更好地惠及更多老百姓?”市人大代表朱敏宇针对“家庭病床”“家庭医生”等惠民举措如何落实好提出疑问。

  “家庭病床服务内涵还将拓展,提供上门检查、护理、治疗、换药、拆线、导尿等服务,探索提供输液、互联网护理、居家康复等服务,实现符合建床条件的中、重度失能患者提供服务全覆盖。”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回复道,针对全科医生数量不足、服务对象覆盖面不够广的问题,将加大基层卫技人员的招聘力度、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扩面,确保2024年全市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70%以上,中、重度失能老年人签约率达80%以上。

  市人大常委会在前期调研中发现,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环境设施落后、服务能力偏弱等问题,特别是中心城区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建设选址矛盾较为突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期得不到改造,群众对就医环境、就医体验意见较大。对此,梁溪区拿出了全面积极的方案,明确将按照“一个街道设置1家中心+N个服务站,常住人口超过10万的街道,增设1-2家分部”的思路,全区规划设置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分部以及2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年建设计划,今年重点实施了惠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迎龙桥分部新址建设、广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建等4家中心建设项目;明年启动新建清名桥、扬名和瞻江3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5年计划启动新建清名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河东分部、改扩建北大街、惠山等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资源下沉、紧密联动打通基层医疗痛难点

  近期儿童呼吸道疾病剧增,一些地区儿科急诊挂号都排到上千号,给广大居民和家庭带来了很多烦恼。这令长期工作在基层的儿科医生、市人大代表强立非常揪心,他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要设立儿科、规范诊疗、提高医疗水平,另一方面大医院要舍得“放手”把病人放下去,正确引导病人做好分级诊疗,同时做好群众的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化互通,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在日常的基层医疗服务中,如何让居民第一时间想到去社区就诊?怎样让居民更信任家门口的社区医院?怎样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多名人大代表不约而同提到了“医联体”。在无锡市分级诊疗制度推进过程中,医联体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锡唯一一个入选全省8个基层卫生健康综合实验区的惠山区,在推动基层卫生健康工作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针对老年群体就医难、照护难、康养难的“三难”问题,市民政局牵头卫健、医保、住建等20个部门,汇集8个板块,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锡心医养”社区居家“332”服务行动,通过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即将推出的呼叫服务中心联动起来,实现社区居家融合、医养康养融合“两个融合”,为老年群体送上身边、家边、周边的医养服务。此外,市发改委将在2024年度为民生实事项目的编排上优先考虑、重点支持基层卫生机构建设;市卫健委将从优先预留号源、家医绿色通道、适当的长处方等方面积极引导居民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市医保局将发挥好医保基金“指挥棒”作用,落实基层首诊、促进分级诊疗。

  笃实举措让人才“引得进”更“留得住”

  “一边是人手不足,另一边是编制使用也不足,最头疼的是重要的人才招到了也留不住,工作数年就跳槽的现象比比皆是,怎样才能把人才留在基层?”市人大代表华路雄一针见血道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

  针对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不够优化、体制机制运行不够高效、紧缺急需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等问题,市委编办将推动更多编制、人员等资源向基层下沉,定期动态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总量,盘活用好现存编制,空余编制用于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等,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引得进”更“留得住”。

  人社部门也拿出了实笃笃的举措。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专业人才时,在公开招聘政策上给予倾斜,同时优化招聘程序,适当放宽招聘条件;推进基层卫生职称改革,实施“定向设岗、定向评价、定向使用”,专技人员取得职称后“即评即聘”。在分配激励机制方面更是拿出“真金白银”,如对医务人员延时加班、值班、夜班等正常时间之外的劳动报酬,对家庭医生、家庭病床等服务增核绩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人员待遇水平。

  (晚报记者 潘凡/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