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专刊

珍品藏画226件 运河艺术公园里的“宝藏”艺术馆

  葡萄图

  秋色满太湖图

  枫叶芦花图

  近日,运河艺术公园的整体提升工程,正在火热进行中,与此同时,一场场融贯中西,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展览,也在运河艺术公园内不断上演。从“独一无二的毕加索”亚洲首展,到“艺术点亮城市”公共艺术大展,再到即将于年底开幕的“往来千载”徐悲鸿艺术展,无一不向无锡市民展现着这条“艺术运河”的独特魅力。

  周怀民藏画馆,一栋五层的灰瓦红窗的清水墙小楼,在公园中并不显眼,但在这座不起眼的楼中,却珍藏着226件宋元明清、近现代主要流派书画家的真迹。它们,都受捐于一人,他就是周怀民,一个被“低估”的无锡籍“宝藏”艺术家。

  现场探访:被藏画之名“耽误”的国宝级画家

  作、鉴、研皆精的“六边形战士”

  向东北方穿过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一栋灰砖红窗的民国清水墙五层小楼望江而立,这里是中国近代著名书画家周怀民先生的藏画馆。走进门,正迈开步子、衣摆带风的周怀民铜像就摆在大厅正中,背后的“艺术长存 湖山生色”八字来源于习仲勋写给周怀民的题词,这也是对周怀民一生的真实写照。事实上,随着9月份开馆,周怀民藏画馆内设施焕新,这座运河畔的文化地标,将周怀民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再一次推到了无锡老百姓的眼前。

  不少无锡人都听闻过周怀民先生的“捐画之名”,藏画馆的三楼展出的便是周怀民节衣缩食,披沙拣金,向故乡无锡捐赠的226幅书画珍品中的精华。这批书画珍藏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畔的运河公园,使无锡绚丽的艺术宝库又增加了一抹国韵山水之色。

  藏画馆四楼名为“墨趣斋”,这里集中展示的是周怀民藏画馆落成时,周怀民结识的各位名人捐赠的贺礼。藏画馆四楼还展示了周怀民自己的数幅珍作,周怀民擅画山水和花鸟,其芦塘、彩葡萄更是画坛一绝,当驻足在周怀民的《秋色满太湖》《葡萄图》前,便可知“周芦塘”“周葡萄”的美名为何誉满中外。

  漫随笔墨,与记者一同来探寻无锡籍国画大师周怀民的故事。

  丹青巨擘:以葡萄、芦塘闻名

  半个近现代书画圈都是他的朋友圈

  “宋画尚工特精丘壑,元画尚文兼美笔墨,唐六如法李晞古,恽南田仿倪云林,皆取古人之长,怀民先生天资聪颖,学力研深。”这是一代宗师黄宾虹对周怀民的评价。

  正如黄宾虹所言,周怀民最擅画山水,对宋、元山水画更是情有独钟。采众古人之长、博览名画杰作,周怀民的山水画艺术风格独特,大处豪放遒劲,群山峻峭,丘壑连绵之气势震撼人心,细处婉约柔美,碧波轻涟,落花逐水之意趣亦可沁人心脾,工笔写意双美,在画坛中独树一帜。

  周怀民的艺术成就不仅在“画中”,更在“画外”。他的作品端庄大方,气势磅礴,常被作为“国礼首选”赠送。1951年,向毛泽东主席绘赠《万寿长春》,1952年,向苏联东方艺术博物馆赠《芦塘山水》;1959年,为钓鱼台国宾馆作巨幅《祁连山色》……无论是在艺术殿堂,还是大国重要外交场合,周怀民笔下的山水,都在一遍遍诉说着中国人的精神与风骨,为艺术、为国家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周怀民的画坛影响力,从他的“朋友圈”亦可见一斑。现代人物画大师蒋兆和与周怀民是几十年的老朋友,1940年,蒋兆和邀请周怀民去尚小云家合作《尚小云樵夫图》,蒋兆和绘人物,周怀民绘景,成就一幅佳作;书法大师启功和周怀民是师兄弟的关系,启功画给学长的画格外用心,以米家山水的方法作画,朱砂研墨,特题“怀民学长正之”;张伯驹、潘素两口子,是周怀民的邻居,都围着后海住,张伯驹与周怀民同是画家兼鉴藏家,常在一起探讨国画艺术。能让众多画坛大佬“以画结交,礼尚往来”,可见周怀民不光是位为人潇洒亲和的“社牛”,更是位作画、鉴画、研画都闻名遐迩的“六边形战士”。

  捐画故乡:226件藏品的艺术宝库

  让艺术融入生活的运河实践

  “文以载道,旨归立人”,周怀民不仅凭借精湛的画技享誉界内,他的眼睛看得更远,他的心中装着更多的人。

  1984年1月,《艺苑掇英》出版《周怀民先生藏书画专辑》,对其所藏书画作了翔实介绍,这批价值连城的字画公之于众。这些古画,都是周怀民通过“买、换、捡漏”一幅一幅收集获得的,是他的“心头好”,哪怕经历战乱流离、社会动荡,周怀民都一直妥善保存着这些画。而这一次,周怀民却毫不犹豫,将200余件字画无偿捐赠给家乡。为更好地保存这批艺术精品,无锡市政府曾专门为他建造周怀民藏画馆,目前,周怀民藏画馆搬迁至运河艺术公园,已于今年9月份正式对外开放。

  丰富的艺术宝库,是锡城的“无价之宝”,而托载这些艺术瑰宝的大运河,更是无锡市民血脉相连的母亲河。作为运河更新的唯一主体,城建发正围绕运河公园整体焕新展开以保留、改造和提升为主要手法的城市更新。紧扣“高雅艺术、非遗艺术、现代艺术”三大主题,运河公园A、B、C三大园区全面焕新升级。

  艺术来源于生活,大运河,承托无锡千年历史,承载城市的记忆与繁荣,为无锡贡献了一幅绵延不绝的艺术长轴;生活即是艺术,市民游客徜徉在运河艺术公园的艺术氛围之中,或观展、或散步、或拍照纪念,同样为讲好无锡运河新故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市城建发展集团城投公司负责人说,去年开放的运河艺术公园A区在“公园+”打造上已崭露头角。而今年主打科技、运动和“全龄友好”的B、C区总面积约11.8万平方米,也将于年内正式向市民开放,更丰富的业态和互动场景将逐帧呈现。

  “让艺术融入生活之中,既要看到市民的具体生活情境,又要兼具审美价值的文化韵味,这样才能让艺术和生活双向奔赴。”

  二者相融,“艺术河”拥抱“艺术城”,新的语境中,运河名片再次擦亮,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已然翻开。(王冠 叶向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