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大飞机“中国眼”首获适航认证

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全相参体制机载气象雷达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本报讯(晚报记者 朱琰 薛中卿)机载气象雷达是大飞机飞行环境综合监视系统的关键部件,与防撞监测系统并称21世纪大飞机的“双眼”。昨天,记者从位于无锡滨湖区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获悉,由该所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全相参体制机载气象雷达,获颁中国民用航空局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CTSOA)。大飞机“中国眼”首度获得适航认证,标志着我国在这一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方面均比肩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在民用客机领域,气象雷达是法律条款规定必须配装的航电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对飞机飞行航路上的危险气象进行实时探测,及时为飞行员提供特定的语音告警和视觉提示,指导飞行员选择安全的航路,保障飞行的舒适和安全。”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民机中心负责人于超鹏告诉记者,气象雷达研发难度极高,世界上仅有少数国家具备此产品研制能力。20世纪80年代,研究所开始研发气象雷达产品,历经三十余年的积累,已开发出多代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近年来,该研究所气象雷达研发团队,凭借一股钻劲,突破关键技术,通过多轮设计改进、产品迭代,以及试验验证,成功研发该款全相参体制机载气象雷达产品。CTSOA证书被誉为国内民用航空领域的市场准入证。研发团队历经多道审查程序,顺利通过认证。

  “1957年12月23日,新中国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飞机——‘安二’飞机试制成功。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国产大飞机Y-10、Y-20、C-919、AG-600等先后飞上蓝天,带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大飞机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不断推进我国航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昨天下午,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程宇峰告诉记者,新研制的全相参体制机载气象雷达,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接下来,研究所将根据国际航空科学技术发展和航空制造产业运行的需求,不断提升大飞机“中国眼”整体技术水平,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让飞行更加安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