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乐龄

老龄金融发展 面临五大挑战

专家建议,金融机构应提供适合老年人的年金保险产品

  

  近日,上海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发布了《老龄金融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指出,中国老龄金融发展面对五大挑战。首先,中国老龄化具有人口规模最大、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老龄化任务最重的特点,且存在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不平衡两大问题,其复杂性与发展不平衡的属性是两大挑战。

  目前,养老金金融的发展现状存在两个特点:一是养老金资产总额不足,体现为养老金资产占GDP的比重偏低。二是养老金三大支柱相对规模失衡,体现为第一支柱独大、第二支柱覆盖人群有限、第三支柱刚刚起步的局面。2021年,我国第一支柱占67%,第二支柱占32%,第三支柱占1%。

  老龄金融素养匮乏也对老龄金融形成挑战。一方面,我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老龄金融教育还未实现全民普及,这导致许多投资者对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缺乏了解、对相关政策法规不熟悉、风险识别能力差等问题,我国老龄群体面临既“缺钱”又不知道如何用钱的现状。

  此外,中国金融体系对银行依赖度过高,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也是包括老年人在内的中国居民参与金融市场最主要、最普遍的金融中介。不过,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过于标准化,很难满足老年人群体的特殊金融需求。

  如何应对上述挑战?报告给出多条对策:应进一步确立、完善老龄金融的政策框架和方向,建议放宽养老金的入市限制,并出台针对老龄产业的规范标准和法规;应因地制宜支持和引导当地老龄金融产业。比如,对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城市地区,政府可针对老龄人口基数大、对高品质养老需求大的特点,引导当地老龄产业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对于经济不发达但环境优美的地区,可以鼓励当地景点及旅游公司开发适合老龄人群特点的特色旅游项目等。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吴玉韶提到,希望各类金融机构能协作完善老龄金融市场建设。比如监管机构应强化对老年投资者的金融保护,解决该群体获取金融产品时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不匹配等问题,保险金融机构应充分借鉴国外成功案例,提供适合老年人的年金保险产品,使老年人能更好应对长寿风险。 (老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