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上午,无锡百岁老战士施光华的家人举行了简单的告别仪式,老人所属干休所全体工作人员、浙江省平阳县委代表、无锡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代表、温州老家亲属及其生前好友等前来告别。
施光华于12月25日傍晚辞世,享年105岁。他是无锡最有影响力的江抗战士之一,把自己最美的年华和最深的眷恋都留在了江南大地。
百岁老战士历经多个战争时期
施光华女儿施立群表示,父亲是粟裕将军创办的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最后一位学员,上海特科最后一位成员。
施光华出生于1919年8月,原名温荣涛,浙江省温州平阳县水头镇人。平阳是革命老区,上世纪30年代,粟裕曾经率领工农红军挺进师在这里开展游击战争。施光华接触到进步书籍,参加了抗日救亡学校。1938年加入革命队伍后,奉中共上海特科之命,20岁的施光华作为特派员来到无锡参与“老江抗”部队的组建改编,后来随“新江抗”部队(即人们熟知的“沙家浜部队”)北撤。
抗日战争时期,施光华历任江苏江南新四军六师18旅教导一队指导员、江苏苏中新四军六师18旅54团三营教导员等职,参加过多次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施光华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苏州、上海、福州、厦门等,为解放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施光华在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1964年3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1982年10月按副军职待遇离职休养。
为后人留下珍贵精神财富
离休后,施光华致力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外出做报告授课、组织学生参观见学,先后资助大别山、延安、新疆阿合奇县等百余名贫困学生。
从1980年开始,施光华参加研究新四军江南部队历史,几十年中,他先后完成宣传革命传统文稿80多篇,在他的积极倡议下,无锡市政府批准并建立了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
施光华还收集相关展品,整理编印红色教育书籍,他所在的干休所荣誉室如今已建成为样品丰富、藏品珍贵、史料翔实的革命传统教育场所,10多年来共接待参观者400多批,约6000余人次。
干休所关工委成立后,施光华力邀有书画特长的老干部,围绕多个主题开展爱国主义书画诗词展。这些展览在无锡大中小学等巡回展出20多场,观众计6万余人次。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用施光华的捐款创立了“光华基金”,激励品学兼优的新疆班学子奋发向上。即使是中风失能后,他依然没有放弃对关工委工作的关注,每次会主动示意子女们按时去支付助学金。
施立群近些年在帮父亲整理各种资料时,对父亲的革命岁月有了更深的了解。她表示,父亲的人生,沐浴着江抗精神,照亮了岁月,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晚报记者 黄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