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男孩小军是个帅气的男孩,活泼开朗、积极向上,一直在父母的关爱中长大。一场交通事故,让他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16岁。悲痛之际,家人决定捐献他的器官,希望他的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
1月6日晚上10点左右,小军在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被送到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当时的小军全身多处损伤,呼吸微弱,双侧瞳孔散大,已经陷入了昏迷状态。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邹飞介绍:“小军被送过来的时候,是深昏迷状态,血压也不好。他最致命的伤是颅内损伤,CT显示已经处于脑疝晚期了,各方面都提示是脑死亡的状态。”
奇迹并没有发生,1月10日上午,经过多日抢救的小军,脑干反射完全消失,被判定为脑死亡。悲痛之余,小军的父母商量后,主动提出捐献儿子的器官。“小军是一个活泼外向的人,经常帮助别人。出了这种事情,他一个人孤零零,不如让别人带着他,去接着跑、接着看。”小军的母亲俞女士说。小军的父亲马先生表示:“感觉人生渺小,帮助到他们(器官衰竭患者)也是一种寄托吧。”
在医生的帮助下,小军的父母联系上常州市红十字会。在常州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小军的父母签署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
1月10日上午9点,小军的父母和亲人忍着悲痛与他做最后的告别。邹飞医生说:“家属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们是震惊中带着敬佩,觉得他们很伟大。”随后,小军被送到手术室,经过2个小时的手术,小军捐献了肺脏、肝脏、双肾以及双角膜,这些器官将帮助6位器官衰竭患者重获新生。
“小军喜欢跑,四处去玩。现在‘爱的延续’,有那么多朋友带着他,替他去看看这个世界,多好。”小军的母亲俞女士眼含热泪说道。
延伸
1月12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布消息,2023年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新增82万余人,实现器官捐献6450余例,捐献器官2.1万个。截至目前,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累计超665万人,实现捐献超过5万例,捐献器官超过15.3万个。
“捐献器官可以挽救生命也可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任侯峰忠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近年来,人体器官捐献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逝世后捐献器官,用特别的方式作人生谢幕,这是人们对生命意义的进一步认识,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对精神文明建设非常重要。”
2007年颁布施行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对促进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新形势,为了更好地保障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健康发展,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已于2023年12月4日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是人间大爱善行,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关系生命伦理和社会公平,是国家医学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人民网 江苏新闻 健康时报)
网友闲话
@bobychan:艰难又伟大的决定。
@半杯水:“他一个人孤零零,不如让别人带着他,去接着跑、接着看。”
@卖萌小花猫:生命的延续,孩子一路走好。伟大的父母,节哀。
@贺莉娜:生命的存在是有人永远记得你!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小军!
@放下是逍遥:大爱无限让爱用另一种方式传寄。
@海纳百川:不平凡的父母亲,值得全社会尊重。
@王天源:感谢你曾经来过这个世界,请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