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相关课题入选国家科研计划

人工养殖刀鱼将在春天里 “游”上更多家庭餐桌

  本报讯(晚报记者 陶洁/文、摄) 近日,锡山区厚桥街道谢埭荡村,无锡市渔满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渔满塘”)首批人工养殖刀鱼拉网开捕。记者昨天获悉,该企业通过产学研深入探索,不断突破繁育技术瓶颈,成功实现人工规模化养殖长江刀鱼。由此,对标“江刀”的人工养殖刀鱼,加速游向市民餐桌。

  刀鲚,又称长江刀鱼,被称为“长江第一鲜”。由于过度捕捞等诸多因素,近年来刀鲚资源急剧衰退,产量逐年下降,且个体小型化严重。2021年,《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长江刀鱼从桌上珍馐重新变回“江中精灵”,开始在长江中休养生息。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尝试刀鱼人工养殖,因成本、技术等难题纷纷止步。“渔满塘”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上海市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下,共同研发“长江三鲜”全人工养殖技术,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农业与淡水渔业科技创新”重点专项“长江禁渔后特色土著鱼类规模化繁育与绿色高效养殖”项目、“长江刀鱼高效繁殖及工程化养殖技术研发示范”课题。

  在养殖基地,记者看到,水面之上,养殖大棚内模拟长江真实生态和鱼儿生长规律,增氧和喷淋精准作用,即便是隆冬也并未采取任何额外加温措施;水面之下,鱼儿在清可见底的水中追逐畅游,花鲢、白鲢、草鱼等水生态丰富。据了解,人工养殖刀鱼重头之一在调水,另一方面,刀鱼十分“挑食”,喜欢新鲜的活体河虾,不食用任何人工颗粒饲料,为了更好地养殖,基地还专门养殖了一塘河虾作为营养配方来源。

  “我们这片刀鱼基地有60多亩,去年下半年放了1万尾左右的鱼苗,共分5个塘。其中一个塘起初放了2000尾鱼苗,最近搬塘发现,鱼儿数量达到了6000多尾。这说明宛山湖这一带的水质、气候十分‘对味’这批小家伙的成长!”“渔满塘”负责人徐俊磊介绍,基地在刀鱼的淡水人工养殖手段方面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方法,包括刀鱼混养、水质精准调控等,有效提高了养殖成活率和成品率。年内可陆续上市,今年年产量将在300斤左右。

  “待到春暖花开的三月,平均气温超过10摄氏度以上,第一批规模化养殖的无锡江刀将批量上市。”据介绍,历经一年半的科研攻关和绿色养殖,基地内的刀鱼个头普遍超过了每尾1.8两、身长30厘米,再过一个多月到阳春三月,3两规格的人工养殖刀鱼就可以游向餐桌。不久前,基地对首批捕捞的成熟刀鱼展开专家品尝,和市场版湖刀、海刀相比,肉质、口感明显更为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