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200位老人迎来专属“敲门使者”

本报联合市慈善总会推出“关爱老年人,天天来看您”公益活动

  石阿婆说,她最爱读《江南晚报》。

  投递员为石阿婆贴“福”字。

  投递员陪杨老伯夫妇聊天。

  锡城200位空巢、独居老人迎来了他们的“新年大礼包”。自2月起,无锡市慈善总会、江南晚报社联合推出“关爱老年人,天天来看您”公益活动,将探望锡城200位老人,送上一份《江南晚报》。

  这份报纸和咱百姓生活最贴近

  上午7点多,投递员潘山林骑上电动自行车,从站点出发,停在了清名二村空巢老人杨荣鑫的楼下。“咚-咚-咚”,潘山林轻轻敲开了杨荣鑫家的门。“杨师傅,你好!这是今天的报纸”“春节期间,可以免费乘车、逛公园,可以和亲友一起出去走走看看”,潘山林和杨荣鑫聊起了当天报纸上的内容。“以前单位里有《江南晚报》,报纸内容挺好的”,杨荣鑫表示,里面许多事情都和老百姓有关,他喜欢看。

  杨荣鑫和老伴都已80多岁,尤其是老伴去年动过脑部手术,生活需要他人照料。该社区书记陆海燕表示,杨荣鑫是老党员,身体好的时候,总是热心楼道里上上下下的事情。哪里有人需要帮助,他都尽自己所能去帮助。

  “我们站点就和你家隔了条太湖大道,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以和我们说”,潘山林表示,每个报纸发行日,投递员都会上门送报、看望老人,希望他们把投递员当成自家人。

  家住沁园新村的卢细宝阿婆已90岁高龄,老人看到投递员上门,格外高兴。“平时很少出门,楼层住得高,上上下下不方便。”卢阿婆患有高血压和心梗,偶尔因扔垃圾之类才会下一趟楼。卢阿婆说,姐姐家的几个小辈都对她非常好,社区里也经常有人会用各种方式来探望她。

  “报纸从2月1日开始就收到了”,卢阿婆把报纸理好放在了桌子上。看到投递员上门,她拿出了自己的退休证,“我原来在单位是收银员”,很开心地介绍起自己过往的生活。“阿婆,你有什么需要可以给我打电话”,潘山林边说边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老人。临走前,看到老人客厅里的垃圾,潘山林表示,可以帮忙顺路捎下去,就省得阿婆自己下楼了。

  走进永乐路旁的石彩娥老人家中,老人看到投递员前来送报,热情地招呼他进家坐一坐。石彩娥说,她很喜欢看《江南晚报》,这份报纸有地方特色,贴近百姓,趣味性强。“无锡的重大事件都能在报纸上看到,我尤其喜欢看乐龄版”,石彩娥表示。

  当天,投递员还带上了无锡市慈善总会的春联套装,帮老人们一起试试看,贴在门上哪里最合适。

  把最新资讯和关心关爱送到家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41万,占户籍人口的27.18%。在这些老年人中,有些与子女身处两地,有些只身一人独居。随着年纪的增长,他们在家中会不会摔倒无人知、生病无人晓呢?

  2022年,民政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开展探访关爱服务。明确到2023年底前,基本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到2024年底,探访关爱服务普遍有效开展。

  《江南晚报》作为无锡的一张主流民生报纸,时刻关注着百姓的需求。今年,无锡市慈善总会与江南晚报社联合推出了“关爱老年人,天天来看您”公益活动。活动依托报业集团的发行团队,从市民政局提供的重点需要关注的老年群体中挑选200位老人建立探访机制。

  在今后的一年中,每个报纸发行日,各片区投递员们将化身“敲门使者”,携带当天“新鲜出炉”的《江南晚报》,把最新的新闻资讯送到老人家中,让他们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天下事。同时,也把一份关心关爱送进老人心中,向他们问一声好,道一句安。

  (晚报记者 黄孝萍、王佳/文 朱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