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保护率达52.7%!湿地保护修复覆盖全市域

  本报讯 (晚报记者 蔡佳/文 还月亮/摄)水鸟蹁跹,树木茂盛,这样的美景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常见,湿地也正成为城市居民越来越亲密的“邻居”。昨天是第28个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与人类福祉”,口号是“人与湿地 生命交织”。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作为“美丽无锡”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无锡的湿地保护交出了靓丽成绩单,湿地保护率达52.7%,跃升至全省第二。

  隆冬时节,长广溪湿地公园内“草长平湖白鹭飞”的景致令人沉醉。太湖旁,在落日余晖中盘旋飞舞的红嘴鸥引人入胜,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无锡画卷已然绘就。依傍伯渎河的梁鸿国家湿地公园充满生机,这处静谧的“天堂”为生活习性不同的鸟类提供了栖息驿站,也为锡城增添了一抹灵动景象。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人士介绍,无锡地处太湖流域核心区域,境内有太湖、滆湖两大湖泊。北靠长江,南临太湖,中有江南运河,长江与太湖之间有锡澄、宜兴二大河网水系,地势低平,河道交错,湖荡密布,水系发达,全市就是一个水网密布,河湖密集,并相互连通的湿地网络体系。丰富的湿地资源让无锡收获潺潺碧水的同时,更丰富了物种的多样性。太湖大溪港湿地公园于2022年成立民间生物多样性监测队,在过去1年间共记录到176种鸟类,取得了丰硕的多样性调查监测成果,其中不乏东方白鹳、青头潜鸭、小天鹅、黄嘴白鹭等珍稀濒危保护鸟类。近日召开的无锡自然观察年会集中展示和分析了全市一年来公众生物多样性监测成果。数据显示,2023年度全市鸟类新纪录达到18种,创历史最好水平,至此,无锡野生鸟类种数刷新至395种,彰显湿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提升的显著成效。

  湿地入城景更优,临水而居城愈美。与大部分湿地城市不同的是,无锡“一半山水一半城”,湿地大多与建成区紧密相连,让家门口也有“诗与远方”。围绕“太湖治理”和“长江大保护”两大核心,近年来大力推进湿地建设和保护修复,逐步形成了健康动态的湿地生态系统。目前,全市已建成蠡湖、长广溪、梁鸿3个国家湿地公园,太湖大溪港、宜兴太湖、宜兴云湖、江阴芙蓉湖、锡山宛山荡、惠山古庄6个省级湿地公园,39个湿地保护小区,湿地保护修复覆盖全市域。今年,全市还将力争创建2-3个湿地保护小区,进一步提高湿地保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