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要闻

教育部新计划:

每年选派2万名银龄教师 支持民办教育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就实施银龄教师支持民办教育行动有关工作进行部署。明确组织遴选一批优秀退休教师,面向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开展支教、支研,每年计划选派约2万名。申请线下开展支教支研的银龄教师年龄一般在75(含)岁以下,参与基础教育领域的,年龄一般应在70(含)岁以下。

  通知提出,鼓励银龄教师投身西部地区、民族地区民办学校,投身行业、产业、企业急需的紧缺专业,帮助民办学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鼓励民办学校探索推行“导师制”,由高素质银龄教师担任青年教师导师,发挥师承效应。

  通知明确,长期银龄教师,支援服务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学年,可根据受援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需求,灵活开展支持工作。(央视)

  信号

  人口老龄化的角度看,教育领域将迎来教师的退休高峰。让退休教师发挥余热,既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要举措,也有利于深入挖掘老龄社会潜能,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实现教育公平。让银龄教师老有所为,又能盘活教师资源,弥补中西部地区师资不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可谓多赢之举。

  教育部此次就实施银龄教师支持民办教育行动有关工作进行部署,也释放了对民办教育的支持态度。民办高等教育学科类型和办学层次日趋丰富,但是,仍然存在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等问题。其中,高水平师资可能是制约民办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重点支持急需高素质教师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也是“银龄计划”实施的一个主攻方向。

  如何实现政策效果最大化,是后续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方面,要从行业、产业、企业急需的紧缺专业中选拔优秀的银龄教师,急民办学校之所急,实现供需的有效对接,做到专业和岗位一对一精准匹配。另一方面,则是要选拔那些乐教、善教和适应民办学校办学特色的银龄教师,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经费保障方面,“银龄教师支持民办教育行动经费由相应民办学校自行筹措”,这也要求民办学校尤其高校加大对银龄教师的资金投入,为他们安心从教营造良好环境。(李一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