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天下

社交平台上线“风险地点”举报功能

“野景点攻略”不能“略”了风险

  山野救援现场

  近日,社交平台小红书App上线“风险地点”举报专线,提醒网友远离“野生景区”,也让户外出游安全问题再次被广泛关注和讨论。

  跟随网红“打卡攻略”出游,已成为不少人的生活新方式,一些小众宝藏“野景点”也由此爆火。然而,很多“野景点”却并非看上去的那么美,背后暗藏安全风险。被网红“打卡攻略”吸引并前往“野景点”进而造成悲剧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现象

  “野景点”攻略滤镜浓

  为了追求“新、奇、特”的户外冒险体验,如今不少人已不再满足前往传统正规的旅游景点,而是将一些“小众野生”的路线作为旅游目的地。在社交平台分享“野景点”攻略也成为不少博主引流的“密码”。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谁敢探这个我就佩服他”“去地球最黑暗的地方,你敢么?”……一些“种草”笔记和视频凸显着“野景点”天然、原始、挑战性强的特性,吸引了一拨拨热衷追求刺激的网友。

  还有部分“野景点”被包装上了文艺、治愈的色彩:“答应我,一定要来这片绿光森林溯溪徒步。”“探险就是为了亲眼看看这个世界的神奇。”……

  在网络滤镜的包装下,一个个未开发的“野景点”成了热门的“野生网红打卡地”,不少网友想一探究竟,纷纷留言:“请问有轨迹吗?”“看上去好好玩!”“好厉害,邀请组队呀。”还有网友咨询报名、收费、行程等事宜。

  不过,这些打着“宝藏路线”“人少小众”标签的攻略,有些算是“良心推荐”,有些则“滤镜过浓”,无论是否经过开发、有无隐患,都被列入其中。不少攻略中的“野景点”只分享美景,却对存在的风险和隐患避而不谈。

  此前,社交平台小红书官方账号“薯管家”发布了《关于上线“风险地点”举报专线的公告》。公告中写明,如用户发现任何危险目的地、危险行为、不当游玩攻略等内容,均可点击笔记上方进入“举报入口”,选择举报“风险地点”,平台在核实后会快速处置。举报成功后,该笔记上方就会出现“该地存在一定风险,请谨慎前往,注意安全”的提醒。

  记者检索发现,部分帖子已经增加了风险提醒。点击提示进入“平安旅行小贴士”页面,里面还有此前发布的旅游出行危险目的地公示,其中提到了诸如水库游泳、废墟建筑打卡、矿洞探险、夜间爬山、瀑降运动等在内的多项危险行为。

  问题

  “野景点”游玩隐患多

  “这样的风险提示还是有一定必要的。”虽然“风险举报”功能可起到的实际效果目前还未可知,但曾有过危险经历的户外爱好者冯先生对这样的做法表示很支持。

  冯先生有着十几年登山经验,几乎每个周末都要爬山。前不久,他就被社交平台上的一则登山攻略“种了草”,和朋友相约前往北京门头沟区的一处野山“拔草”。但没想到,自认为经验丰富的“老驴友”却险些失了足。

  “上山的路很窄,两侧的树枝挡住了去路,我们恨不得猫着腰、趴下身子前行,即便如此,脸还是被植物划得火辣辣的。有的陡坡有六七十度,坡上都是松土,根本踩不住,我们抓着树干强撑,即便很小心还是出现了滑坠,还好及时踩住了。”冯先生说,虽然最后有惊无险,但过程中双腿发抖、惊出一身冷汗,至今还很后怕。

  “每个人的认知程度和专业程度都不尽相同,所以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你,不少人在寻找野趣的过程中低估了当中存在的风险。”北京房山蓝天救援队山野救援队队长陈文明介绍。近年来,一些户外运动App开发了轨迹记录和分享功能,许多驴友进山游玩时,习惯跟着前人记录的轨迹前进,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可山上的信号不比城市道路,受地下金属矿、大山阻挡等原因影响,驴友记录的轨迹位置可能产生漂移,因为盲目相信App轨迹而迷路的大有人在。

  还有一些洞穴探险也是险象环生。以房山一个颇受探险爱好者青睐的未开发洞穴为例,里面不仅湿滑,还有三处点位需要垂直上升下降,其中一处有30多米高。“在洞穴里升降不像攀岩,钟乳石岩面上没有发力点,需要借助专业的绳索,利用腿和手部的力量升降,技巧性很强,需要经过长时间专门训练。”陈文明说,如果是探险“小白”擅自尝试,会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在小红书平台上危险目的地的公示中,也列举了不少悲剧案例:青岛流清河海滩海浪大暗涌较多,曾有14岁男孩在沙滩游玩时被暗流冲走,溺水身亡;南京浦口享堂水库为防洪、灌溉的小型水库,不属于景区,一女子玩桨板时不慎落水身亡……另据媒体报道,今年1月,南京一名大学生看了夜游“废弃建筑”的打卡攻略后,闯进南京西站后被高压电弧击中坠落,全身50%烧伤。

  提醒

  户外寻野趣

  别盲目跟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魏翔认为,“野景点”的新、奇、特迎合了部分追求冒险体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有关部门对“种草”式旅游的监管十分必要,通过理念导入、细致化管理,帮助游客甄别信息优劣,保障自身安全。

  专家提醒,野外情况复杂多变,登山“小白”不要盲目跟风,独自前往未开发或不开放的山区“野游”,即便真要野外活动,要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做足功课再行动。(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