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二泉月·市井

不急,慢慢走

  | 李敏 文 |

  站在55岁的门槛上,似乎一切风轻云淡。

  风动,还是幡动?心静幡止。但其实,心,永远在搏动。动与不动,都是人的念想。

  有时候感觉时光易逝,有时候感觉岁月不老,但时间这个概念也许是根本不存在的,有时候你相信什么就会是什么,但这些都不重要,更不必纠结于此,徒然浪费当下宝贵的生命。

  2023年,不自觉地放慢了读书的节奏。虽然每天依然都会读书,每年都会读上三五十本书不等,但突然发现,读书其实也并没有那么重要,它也只是一扇窗口,帮助自己去打开世界,一叶渡河之舟,让自己去渡过那千山万水、波涛汹涌。

  现在的我,深深懂得,生活永远是第一位的,读书不过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永远不能够去替代生活本身。生活褪去那些繁华表象,不因世间沧桑、岁月轮回沉淀下来的才是真生活。

  以前更偏爱纸质书,而2023年,最显著的变化是读过的电子书居然占据了半壁江山。欣喜,曾经固执的自己有了如许的变化。一小步,也是一大步。人,永远需要改变,去学习,去变化,去追寻,去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决不停下脚步,不陷入固化的烂泥潭。

  终于明白,读书,其实是在读自己。很多时候你读到的东西不过就是自我的折射。不再主动向人推荐书,毕竟读书是很私人的事,每个人都需自由选择,而因缘由己造,渡人与自渡都是要随缘的。

  和读书相比,走出自我更为重要,也会帮助自己抵达新一重境界。天地之间有个我,并且注定会淹没在刹那间,仿佛从来不曾来过。这时候应该是别有洞天吧。

  世俗人生,人到中年,茫茫然间,有时候会顿感人生意义尽失。也许这才是真人生。人生不过是一段旅程。只是,以前的人生,皆为盲目地跟着人群走。谋学,谋事,谋生,在内卷与轮回中随波逐流,下意识地攀比,比学历比工作比收入,比社会地位比职务职称,比外表比身材比样貌,比家庭比父母,比爱人比孩子,比健康比长寿基因,比去过哪些地方哪些国家看过哪些风景,凡此种种,半梦半醒,醉生梦死,稀里糊涂,度过半生。想来,人生本来就是无解。我们都逃不脱这滚滚红尘的无边轮回。

  读书是为了启迪智慧,启发思考,打破一切固有的思维模式,突破一切束缚,走出画地为牢的囚徒困境。其实,这世上唯一能够限制我们的是我们自己。没有规则为最高规则,无用方为大用。重要的是要学习不断去突破自己的认知,拓展自己的疆域,打破认知的极限。宇宙无限大,而我们身而为人,也必须不断辽阔自己,不断丢弃被植入的各种观念,包括自我。

  读书,不失为不断打开自己的通道,通过读书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无知;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全部;以至失败与过失,不再惧怕失败而勇于尝试。并且,不断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与时空,与历史,建立更多的链接,感受生而为人的快乐、辽阔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