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的草坪间,石块打造的小小“跌水瀑布”流水潺潺,这里是近日完工的滨湖区胡埭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工程项目——滨湖区继马山污水厂尾水净化项目后的又一个尾水湿地工程,尾水“养”出的生态湿地,既有“颜值”又有“料”。
水塘变身 改造生态氧化塘进一步净化水质
步入这处小型尾水湿地,河岸边的枝头已开始抽芽。两名工人正在清理鸟粪、进行草坪绿植养护。“以前,这是一处小水塘和私垦菜地,还有一些私人养的鸡鸭。”无锡胡埭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副经理白向兵介绍,胡埭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位于污水处理公司内排口到吕舍浜外排口的明渠东侧。项目因地制宜设计生态氧化塘,通过扩大水域面积、增加水生植物、块石跌水增氧曝气、设置自然草坡入水驳岸,不仅提升了区域的生态景观效果,还将污水厂尾水用于区域内生态补水、景观绿化和市政杂用等,真正发挥了湿地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生态氧化塘被分成浅水区与深水区,浅水区塘内以沉水植物为主,同时搭配多种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提高生物多样性并抑制藻类生长。深水区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达到进一步净化水质的目的,其中还布置了两块小绿岛,方便过往的飞鸟休憩觅食。
因地制宜 打造涵养型生态安全缓冲区
“通过湿地的生态系统,水中的植物可以将氮磷物质进一步吸收。”白向兵介绍,胡埭工业园区位于太湖一级保护区,生活污水处理标准本就很高,有了尾水湿地,原先的达标尾水经过湿地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的净化,水质得到再次提升,然后通过吕舍浜外排口进入直湖港。“作为太湖流域重要入湖河道,保障直湖港的河流水质尤为重要,尾水湿地在其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滨湖区住建局排水管理科了解到,他们去年专门落实排水管网专业养护,全年运行维护各类埋地管道5738公里。同时为贯彻落实《无锡市全面提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强化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的工作要求,对辖区内污水处理厂开展尾水湿地净化工程建设,对处理达标后的尾水进行再净化,进一步削减氮磷等污染负荷,打造涵养型生态安全缓冲区。下阶段,滨湖区将继续依托自然禀赋优势,加强尾水资源化利用,聚焦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实现金山银山“价值”。
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无锡步履不停。记者从环保部门了解到,今年无锡将聚焦城乡污水收集处理,持续推进27个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北尖公园净水厂、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三期、江阴澄西污水处理厂四期等新扩建进度,实施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改造工程300个,新建污水管网31公里、新增处理能力14.5万吨/日,力争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85%以上。(晚报记者 张颖 念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