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多重挑战, 174公斤“重量级”产妇安全分娩

  “考虑到自身的肥胖因素,手术可能会很困难。幸好有妇幼的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团队,我现在才能恢复得这么好。”2月23日,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病房内,刚生完龙宝宝的刘女士坐在床边,容光焕发。一周前,她经历了一场惊险的“重量级”剖宫产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据了解,这是该院遇到过病态肥胖程度最严重的产妇,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例椎管内麻醉剖宫产。

  病态肥胖,罹患妊娠期高血压

  2月18日,30岁的产妇刘女士感到胸闷气短,出现呼吸困难、无法平卧等症状,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市妇幼保健院就诊,这时已经是她的孕39+1周。该院产科病区丁坚副主任医师见到她时,吃了一惊——这是一位过度肥胖的准妈妈:身高169cm,怀孕前的体重是150kg,怀孕期间体重又增加了近24kg,BMI(体重指数)达到了60.92kg/m^2。

  女性BMI的正常值是18-24kg/m^2,数值超过28就属于肥胖,病态肥胖不仅给心肺机能带来很大的负担,一旦怀孕也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

  丁坚立即对刘女士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和检查,明确刘女士为慢性高血压并发重度子痫前期后,立即安排刘女士入住产科病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子痫前期属于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妊娠中晚期发生的并发症,会给母婴健康造成很大威胁。

  专家会诊,确定手术方案

  “产妇患重度子痫前期,再加上疤痕子宫、重度肥胖等情况,手术难度和风险很大。”丁坚说。针对刘女士的病情,医院立即组织多学科会诊,在与刘女士及其家属充分沟通下,决定采用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确定了分娩方式,就要考虑手术难度和麻醉管理及子痫前期患者的术后管理。对于刘女士来说,看似寻常的手术,却有一道道难关需要闯过去。

  通常剖宫产术采用的麻醉方式是椎管内阻滞,过度肥胖的患者往往体表标志不明显,体位摆放困难,椎管内麻醉的实施难度很大。而选择全麻,又会面临困难气道、低氧血症、反流误吸等风险,此外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也会比一般人困难。

  术前,麻醉科和产科专家联合讨论,为刘女士制定了详细的麻醉方案和手术方案,最终确定采用椎管内麻醉的方案。

  团队协作,保障母婴安全

  产科手术室内,为了更好地配合腰椎穿刺定位和操作,刘女士采取侧卧位,麻醉科张邓新主任医师应用超声探查发现她的硬脊膜距离体表皮肤深达10cm多;两名年轻的麻醉医师负责一上一下推开她的腰背部皮肤,暴露穿刺间隙,施勤主任医师提前准备了特制的加长型号穿刺针,凭借丰富的穿刺经验,细致操作后精准完成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并留置硬膜外导管用于术后镇痛。

  当大家看到麻醉药通过细长的针管缓缓注入蛛网膜下腔时,都不约而同地长吁一口气,暂时放松了心情。精准的麻醉为产科医生提供了手术的便利。

  “孕妇术中脂肪层约15cm,视野暴露困难,所有操作就像在一口深井里进行。”丁坚表示,因产妇有剖宫产史,可能有粘连,腹壁脂肪肥厚不利于胎儿娩出,所以既要缩短手术时间,又要确保安全,手术困难重重。但凭借医院产科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在麻醉科医生、手术室护士、助产士的全力配合下,一名5斤重的女婴顺利娩出,新生儿响亮的啼哭给整个医护团队带来了信心。

  接下来便是缝合大关。因为刘女士腹壁脂肪过度肥厚,术后脂肪液化、切口愈合不良等风险会直线上升。为了尽量降低这些风险,丁坚团队采用多层间断缝合脂肪,共分三层,外缝皮肤。一个半小时,最终手术圆满完成,刘女士转入院MICU观察。

  在产科、内科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刘女士血压平稳,术后不久即从MICU转回产科A9病区,医护团队持续关注她的术后恢复情况,防止其出现心脑血管意外和伤口液化,帮助她做好母婴健康管理。(高佳美)